專題論述 第十輯

專題論述 第十輯之三【上半輩子誤於父母 下半輩子悔於子女】(1)

2021.07.29更新

【上半輩子誤於父母 下半輩子悔於子女】

 

 

本專題是有關我們與最親近的直系血親之間的對待關係,或許我不能及時的解決各位在親子教育上的難題,或者慢慢解除你們眼前的痛苦,但是我可以讓各位稍事解憂。我曾經在跨越五週年演講時提出一個概括的認定,不管是鼠牛虎免、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都一樣,每年只要換過一個生肖就註定有六分之一的人準備要賠錢。假設今年是龍年,但是沖到屬狗的,一旦這兩個生肖一競合,即表示著如果你過去不懂得樂善好施,也沒有累積特別的陰德,那麼今年身體就可能罹患某種疾病,或者做生意虧本、買賣股票全被套牢,這叫破財消災。十二生肖裡,屬狗的剛好和屬龍的對稱,所以說六分之一的人註定要賠錢;轉到隔年,屬蛇的和屬豬的又形成一種對應,所以中國道家有句名言:「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無禍必破財。」有錢人一旦遇難可以用祿來解,祿代表錢財;沒有錢的人就必須用其困苦與勞力來解,又或者以身體承擔而解難,每個人各有其不同的角度來解難關。

 

有些父母可能不瞭解自己和孩子的緣份之所以厚或薄的原因;為人子女者對於自己要遠走他鄉,想親近父母卻親近不了,只有到了過年、中秋時節才能回鄉探望住在鄉間的父母而百思不解。在此我可以用一種公式來化解大家的疑問:太陽代表男性、父親,也代表兒子;月亮(太陰)代表女性、母親、妻子,也代表女兒,這是宇宙間陰陽自有的分野,從這個角度來看,民國13年、23年、33年、83年,中華民國尾數三生的人叫做太陽星辰化忌,這一年生的人太陽星的光芒會收歛,甚至放不出光來,化忌代表太陽光芒折射、光度不夠圓融,也意謂著比較缺乏庇蔭和照顧。這一年生的人,與父親的緣份比較淡薄、工作會比較辛勞、和子女的緣份也是聚少離多,這是公式,公式的形成就是上輩子欠的,在這輩子繼續讓你做某種程度的承擔。中華民國尾數四生的人是太陰化忌,在這一年出生的人,通常和母親的緣份比較薄,如果是女性朋友,就要特別了透感情問題,否則常常會為情所困,在子女關係中也很容易和女兒形成聚少離多的狀況,這是先天根基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造化。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能決定在哪個地方出生、不能決定父母親的長相、更不能選擇父母親由誰扮演,我們唯一能夠取捨的是對命的看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某秒我們剛好從母親的身體裡出來,一接觸到外在環境的剎那就像電燈亮了的來電感覺,這個電代表靈魂已經進入軀體,來電的時間也定位了你和所有血親的緣份,以及日後所要接受的考驗。小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會碰上什麼考驗,長大後,則會發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許多的有餘與不足會自然地形成個人內在心性的澎湃與對待,但是我們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了解老天爺在前世因果中早已定出每一個人的輪迴和父母。

 

 

 

■時空格局與父母

 

 

為什麼說上輩子誤於父母?生於民國尾數三與四兩個年份的人,比較會遇上親情淡薄的衝擊,而其他年份出生的人若遇上某些格局組合也會有其需要修持的人生功課出現,有些人是少小離家老大回,去也空空回也空空;有些人是早有刑剋晚見孤;有些人則六親不靠,沒有半個親人可以依靠,但不管如何都要繼續活下去。悟性高一點的人會活得比較輕鬆,因為他能將所遇上的事物完完全全的當成歷練,瞭解這輩子就是要接受某方面的磨練,因此任何事物都不會對他產生多大的戕害,他反而能夠藉此重生再造、建立自信。但並非每一個人都能經歷這樣的歷程,大多數人碰到的事情都是父母、兄弟姊妹告訴他的,要不就是學校老師教的,因此所見所聞所學的都差不了多少。比較幸運的人可能會遇上疼愛他的父母,比較不幸的則出生在窮困的家庭,這種人必須在成長過程中吃較多的苦,而形成其人生際遇的寫照。一個要辦大事情的人,老天爺絕不會讓他出生在有錢人的家裡,祂會讓他落足於環境不好但父母善良的家庭,藉以歷練他的心智。一個人先天命好,不是生在有錢人家裡,而是父母親充滿著善根善氣,如此儘管小孩不一定餐餐飯飽或美食,但氣質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在困頓顛沛的時局中,吃不飽、穿不暖,是對孩子的一種歷練,父母親所給予的身教則能導引孩子的善根,如此長成的孩子一定能成就大事。另外一種情況是出生背景、成長環境不好,父母親卻很勤勞的工作,這樣的父母雖然無法以語言教育孩子,及帶動其心智的啟發,但孩子有感於父母付出的勞力、毅力與體力,必會期許自己長大後好好的做事以回饋父母。這種家庭給予子女的是一種認知的成長激素,讓孩子長成後能將自己所擁有的回饋給雙親。環境的顛沛、浪裡行船的高低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有一對勤儉、慈悲的好父母,這便是孩子最有福氣的地方。

 

有些人年屆六十,回想起已經不在人世的父母親過去如何待人處世,心裡就頗有所感,因為他的父母親可能是樂善布施、常常行功立德的人,這樣的人比較不會受到病魔的拖累,甚而走得很瀟灑,也許晚上睡覺隔天早上就往生了,孩子連哭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走得很安詳,讓晚輩可以對他寄予最大的祝福。反觀有些人到了六、七十歲的年紀,孩子也差不多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這個時候家庭往往產生許多角色扮演的問題,包括媳婦娶進門後,家庭的和諧開始失衡的婆媳問題,很多老人家會開始興起自己含辛茹苦的將孩子養大成人,但兒子卻不聽話的念頭,而為人子女的很多時候的確也以應付的態度回應。造成這樣的狀況,可能在於兒女出生時的時空,及其內在的根性本來就不是孝子的格局,其上輩子的靈魂可能以利益、貪婪、現實為目標,但由你所生、冠了你的姓、進了你的家門,兩個靈魂勢必要一起同修共進。可惜很多為人父母者往往將子女當成自己的孩子,當以弱勢、可愛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時候,就無法讓他們成長,父母過多的關懷,無形中反倒成了溺愛;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大、未經過薰陶的孩子,理所當然的無法衍生父母親之外的智慧。尤其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疏離,加上擄人勒贖的案件增多,所以很多父母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都極力讓孩子不離開自己的視野,否則就感到忐忑不安,這樣的孩子不笨也難。為人父母者不能用自己的個性教育孩子,因為依照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根本無法成就孩子,可惜許多人往往忽略這一點。多數人因為活到某個年齡就覺得自己應該結婚、生子,卻少有人回頭省思自己;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主體,從娘胎出生開始所發出的哭泣聲,即代表他的靈已經進入這個肉體形成他這輩子該走的路途與承擔,為人父母的沒有資格將自己的個性和上輩子修的根氣複製給子女。

 

 

 

■教育孩子身教言教並進

 

 

小孩子到了小學五、六年級時,會開始和父母頂嘴、忤逆,如果等孩子的偏差行為產生時才要教育,根本為時已晚。何況天下沒有誰教誰,只有引出一個人的智慧;世界上也只有問題家庭,沒有問題青少年,問題家庭的起源常來自於父母親的齊一化作風,大家都看通書在教孩子,都套在同一個模式中,只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孩子的價值,卻沒有真正去認識孩子與眾不同的氣質。父母親在教養孩子時,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考試不是最重要的事,學校只是他們在群體關係裡的一種反射和反應,而父母的責任也不是繳學費給學校,讓學校老師來教好孩子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唸書的資質比較低鈍或者寫字很難看,父母可能沒想過他們的孩子上輩子可能不是當人,而是宇宙中的其他生靈;有的孩子口才不好、講話口吃,談話的表情和眼神也有點呆滯,但無論如何,父母親都不要強加自己的性格給孩子,否則不但父母親無法支持孩子的盲點,孩子也會因而失去自己,這就是「誤於父母」的最好說明。

 

父母親要從行住坐臥上循循教育孩子,身教、言教並進,例如做家事的方式、或者在工作上有頭有尾,都是教導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終的現身說法。父母親最大的使命,便是發現孩子與生俱來的寶藏,也就是其內在氣質,雖然孩子還小但他的靈已經活很久了,只不過要找一個救世主(父母),以便早一點發現他內在的涵養及個性上的優缺點,優點將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缺點則能透過父母親來糾正,能當這樣的父母才有意義。否則大家都只是照書養,養老大時,懷孕未滿五個月便每天上書店翻書、找資料,因為是頭一胎,爺爺疼、奶奶愛的儼然天之驕子;老大照書養老二出世就照豬養,因為養過了第一個孩子,有經驗之後就比較隨便;到了懷老三時,則自己不帶換成別人養了。但這些都只是「養」孩子,在養育的過程中缺少了「育」,育是栽培、發現,是細細的推敲、慢慢的觀察。有很多人和子女之間話很少、無法交心,甚至不投緣,但養寵物時卻養得入木三分,對寵物的表情、動作、個性都瞭若指掌,連帶的寵物也很喜歡跟著他,因為知性好相交。在外交朋友,要交的是內心深層的特質,喜歡對方的特質就交深一點,不能交就交淺一點,朋友可以由自己篩選,但是子女卻不能由我們選擇,孩子就是有上輩子帶在根底的一些特質,才會在這輩子重新找一個啟蒙老師,父母不只是父母,還身兼啟蒙老師。與寵物比照,因為人沒有把動物當成人,所以你對牠仔細觀察,從觀察中了解其特別的習性,由此而往的養了十幾年,當臨終時定會如喪考妣一般,因為你交了心。

 

 

 

■將子女當寵物養

 

 

同理,為什麼孩子會教不好?因為孩子會講話,有自己的意向和先天根基,孩子會掩飾、說謊話,當他犯錯的時候為了免於大人責罵而生推卸或逃避之心,所以不能夠顯像出內在真實的一面。如果將子女當寵物養一定養得很好,為何要有分別心呢?我們不需強做威嚴或壓抑,孩子自然順應天命而成長。大人可以將孩子看待成一個不懂事的生靈,而後觀察他有何特別專長可以對社會貢獻,同時瞭解他有何不好的傾向,在過程裡慢慢地導入宗教的情懷,透過宗教,不管是耶穌基督或佛陀所展現的威儀,都能攝服孩子奔岔的個性。做家長的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小孩上輩子是如何往生的,他們可能因為和別人打架或意外事故離世而心有不甘,這些根氣若未經過導正,就會傳到父母身上來承擔。父母親如果太少用心在孩子身上,只是認真的賺錢讓孩子上明星學校,滿足孩子的虛榮,甚至認為只要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自家孩子也不能少,這就是用物質在充填著自己的心虛,反過頭來對子女的了解可能一片空白,因而誤到小孩成長的契機。學習不限於學校,啟蒙也不見得只是學校老師的知識啟蒙,在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心神交流當可帶動孩子的啟蒙教育,如果為人父母者可以將自己放在老師的角色,讓孩子從小跟在身邊學習、啟蒙智慧,就是名副其實的好父母。

 

家母偶爾也會到現場聆聽我在中南部的演講會,會後我們一起參加義工們的聚餐,她常常告訴義工朋友我小時候很善良。小時候我住在屏東鄉下,小孩子們很喜歡天黑後玩抓迷藏,鄉下地方可以躲的地方很寬闊,但小孩子因為怕黑不敢一個人躲,通常大夥兒都會躲在一起。當時有一個小兒麻痺症的小孩很喜歡跟著我們玩,但他跑不快又有聲音,很快的就會被抓到,所以大家都不喜歡讓他玩,唯獨我會背著他跑、一起玩,有一次剛好被母親看到這個畫面,她也就發現了我樂於助人的優點。父母親若能把子女當成寵物來看待,就能了解孩子的個性和優點,以能適時的糾正其缺點,如此必然不會強加自己的個性於孩子身上。有許多父母都用自己的個性教小孩,這即是教育最大的盲點,如此一來,當父母高興時,孩子隨隨便便也沒關係,然一旦不高興時,小孩就會無故挨罵,就像有些父母一生起氣來口無遮攔的,「你看你念什麼書,每個月補習費要多少,你知道嗎?初中念到高中花掉我多少錢,讀到現在竟然連大學都考不上!」這些話都不是父母該講的,這些話一出口,不但刺激到孩子的自尊,也會教壞孩子,讓他們日後變得很現實。父母的言談舉止會深刻地記在子女腦海中,好話壞話都是一樁,壞話一說出來,就是佛家所言的造口業。口業不見得一定是罵人,老天讓你生出這個孩子就是要你照顧他,因為這個靈魂剛出來什麼都不懂,需要你多用點心,但用心不是要你讓他享受榮華富貴,而是用心了解孩子上輩子什麼還沒修好,若能發現孩子的缺點,同理的你也在修自己。

 

 

 

■不能用自己的個性加諸孩子

 

 

總而言之,為人父母的絕對不能用自己的個性加諸於懵懂未知的孩子身上,如果每個人都用同一套道理教小孩,那就像加工生產線上的罐頭填裝一般。每個生命都有他的格和調,孩子與父母一樣各唱著自己的調,只是基於父母這輩子活的時間比較長,知道何謂優缺點,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和智慧。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啟蒙的作用大於規範,從孩子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即可顯現其家教成果,一個有家教的孩子去到陌生人家裡一定是中規中矩的,坐有坐相、站有站樣,講話也不喧嚷,不會隨隨便便的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這是父母要教兒女的基本行事守則,要了解孩子的個性就要用心的去感受孩子心神裡有沒有一種潛藏的不好習性,可能是虛榮、驕傲、看不起人、現實、貪心、…,也許你會覺得五歲的小孩怎可能有那種個性,但這是上輩子尚未脫去的,這輩子同樣又會顯現出霸道、壞脾氣等習性,父母只要與他一起生活就能瞭解。有的人只要將某人的命盤一排就知道對方輸贏在哪裡,功力高深一點只要看臉就知道,因為相由心生、騙不了人。講話時有眼神、表情、態度、語氣,這些都可以讓別人藉此觀察、瞭解你,教育也是一樣,如果不想誤了子女,就要在這些方面下工夫。

 

進入科技時代的現代,小孩從小開始接觸電腦,每天都窩在電腦桌前廢寢忘食,MSN、E-mail發來發去,我觀察後發現這些年輕孩子好像考試機器一樣,即使是大學生,還是有很多小孩不會寫文章,講的話也都是天氣好壞、誰又開演唱會、某人又如何等稀鬆平常的對話,倘若要找一個文章寫起來章節分明、語意順暢、有內涵的幾乎找不到。現代父母也因為小孩懂電腦,深怕和孩子產生距離而緊張,為人子女者則用心中的尺去衡量父母的成就和經濟能力,以此來決定對父母的尊重程度,這種差別心態就是分別心,分別心也是他上輩子帶來的,一旦年齡到了就顯像而出。電視新聞有則報導讓我感觸良多:有個孩子常回家向母親要錢,要不到就打人,這個母親只好報警處理,但每回孩子被抓之後她依樣去保他回來,因此儘管這次被孩子拿刀追殺,這名母親在接受電視採訪時,還是笑笑的顯不出一絲悲哀之情,我可以了解她知識有限,生存的目的就像大自然豢養的動物一樣,根本無法涉及人的領域。若說現在是文明的年代,理當知道親子間的對待問題,先天因果中,生於中華民國尾數三和四年份的人,親子間的磁場交流會比較淡,但緣份淡不代表不能夠教育,每一個人都要有這樣的認知。教育是教一個人的心神、心性,而不是個性,父母可以言教、身教並行,讓孩子學習你的長處,也可以下毒藥給孩子,如此當他們成長到某個階段時,必然會變得很現實、功利和物質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