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七輯

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八【撤退有方也能立聲名】(2)
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八【撤退有方也能立聲名】(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十【死板容易生厭倦】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九【愛能久由於愛的方式不同】(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九【愛能久由於愛的方式不同】(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八【撤退有方也能立聲名】(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七【心如電波 天來接收】(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七【心如電波 天來接收】(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六【先變自己 就能變前途】(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六【先變自己 就能變前途】(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五【十個決心 不如一個信心】(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五【十個決心 不如一個信心】(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四【癸未之羊 虎口逃生】(3)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四【癸未之羊 虎口逃生】(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四【癸未之羊 虎口逃生】(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三【馴服自己才懂得思量別人】(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三【馴服自己才懂得思量別人】(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二【掃得開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舊再來】(3)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二【掃得開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舊再來】(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二【掃得開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舊再來】(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一【過年過運不過命】(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一【過年過運不過命】(1)

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八【撤退有方也能立聲名】(2)

2020.01.18更新

【撤退有方也能立聲名】

 

 

■成就來自於自我滿足

 

 

在事業的經營當中,不要認為自己特別的衰敗,要隨時調整心態、轉換角色,角色的轉換大於所有一切。在人生的過往裡,也要讓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家人們一起成長蛻變。父親的角色扮演不是每天工作賺錢,偶爾他也要扮演被家人模仿的對象,甚而與妻子互換角色,不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模式。人的成就來自於對自己的滿足,而非他人的眼色認定,自我滿足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懂得調整適應,而調適的先決條件則是退一步。氣數用盡的人對金錢的進出最敏感,沒有運的時候錢是不會進來的,財神爺也有放假的時候,如果你曾經很順意的賺了不少錢,卻覺得這樣子賺得不夠還想要更多時,那你今天找的就不是財神爺,相反的,要債的人一定會跟著你後面進來,前面是集資,後面是要債,這是生命的循環體系。循環體系當中要讓自己快心快意,就是在每一個時間點中了解到角色的扮演有很多種而非只有一種,關鍵在於自己是不是從「撤退有方」當中了解到中庸之道,在每個角色上做最好的安排。當你發覺自己已經五十幾歲了,這個時候要趕快覺醒、調整自已的角色,才不會沉湎於自我溺愛中,以為自己一輩子都是第一名,如此,當某天回頭一看時,才會瞭解自己走過的路留下多少痕跡,也就不會有功過輸贏的論斷。在臺灣,五十幾歲的中年,在面對年歲與時間上更需要自我調整,如果不是從事熱門行業的人,可能會馬上面臨解職的問題,這個時候很多人會產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從年輕開始奮鬥,要在心仍有餘力的現在劃下休止符,實在是有所不捨。事實上,這個階段並非要這些中年人停止一切活動,而是要他們改變心態、轉換角色,進而關心自己五十多年來一直沒有關心過的事,也只有他們真正關心自己的時候,才會發覺所謂的成就感其實是來自於自己內在的滿意,而非報意媒體的注目,所謂:「心滿意能足,先苦後得福」,很多事物就是從點點滴滴當中抓到人生的真意。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賭性堅強,因為任何一個人出生時,一定要帶點賭性,才能順利的離開母親的子宮,沒有賭性的人還不見得敢出來,所以賭性是從小就被培養的,嬰兒一呱呱落地的哭泣聲音,就是來這個世界上論輸贏的象徵。人生當中,很多事情都是不同程度的賭,考試過程中賭實力、求職過程中賭運勢…,每一個人都無時無刻的在對周遭事物進行投資、冒險和競爭,這是所有人為了生存而必備的一種心態。然而,也因為五十年來總是用這種心態在耕耘自己,最終不但連自己都厭倦了,更難以接受任何打擊。一個人如果能時常自我訓練,懂得「退步原來是向前」、「撤退有方,也能立聲名」的真正意涵,凡事就不會做滿做盡,反而能在可達到的意境中保留一份實力及遊刃有餘的滿足感。真正瞭解這個道理並養成習慣的人,在面對很多事情一定不會做絕;人世間諸多的悲歡離合,往往因為事情做到絕和盡的地步,不但搶盡了所有的功績,也攫取了最後的資源,才會讓許多人落魄到窮困潦倒、生不如死的地步。當已經學會退一步時,困難是纏不住人的,因為習慣已經養成,退不是懦弱,而是來自於知所進退,我個人就常將「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做為行事的要領與準則。之所以能站在臺上講道,只因為我在生活中非常認真的做人,也在每一個細節中調整與人相處的態度;每一件事情我都以真誠與謙讓為出發點,將心比心的為人設想考量。為人設想是種無形的退讓,而非真的退一步,而有形的則是我不願遭人嫉妒,如果有人技不如我,那是彼此間的性向不同,絕非對方比我差,這是我為人處世的一種角度,提供大家參考。

 

 

 

■撤退有道是大修持

 

 

人的問題都與觀念相關,佛教經典也一再強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把屠刀不是真正的刀,而是所謂「貪、嗔、癡、慢、疑」的刀,世俗人往往累積了太多塵垢而不自知,還帶著它遊走人間。如果觀念正確,我們就能從很多事物當中立即釋放出靈感,對不得志的工作會感到釋懷,沮喪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化,因為放眼望去還有許多事情,可以藉由一己的棉薄之力去貢獻,小至於對家庭的關懷,大至於對整個社會的付出,都有值得我們用心的地方。如果一個人發覺自己所想的事情都不具創意又自私,甚至所有想到的高興事情都是做白日夢時才會出現的,這時就要警覺到危險,因為白日夢做久會變成神經病,當你發覺很多事情都一片大好時,極可能會面臨失敗的痛苦。球王老虎伍茲將禪境融入球技後,自然不會將脾氣帶入打球的時候,因為他了解到最大的敵人不是球技,而是自己的脾氣。試想,如果他永遠都帶著爭第一、爭最好技術的脾氣,就會將心情帶到工作上,如此也就無法心神合一,這都是我從生活中體驗再三所得到的結論。綜合以上觀點,各位可以回頭看看自己生活中的斤斤計較是否對子女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人父母的你是否要求孩子將來一定要比你強?又或者一定要功成名就?而你的一切規劃又是否一定得完美無缺?所有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心神的糾結,它只會讓人的心境持續痛苦難捱,飽受折騰,因為任何一樁事情只要一有缺口,你就特別的敏感、失望,生命裡不存有一點再生的力量,這就是求進時會產生的痛苦。話說回來,小時候讀書過程所涉獵的每一個片段,都會養成長大後的習慣,習慣久而久之就變成個性,這種個性會伴隨著我們度過人生的歲月,也會讓我們從自己的個性中悟到「我被聰明誤一生」的內在心性。

 

撤退會使人產生非常愉快、輕鬆的感覺,其中所有的過程都離不開「道」,「道」就是在每個階段都懂得適可而止且不嗜慾。一個人倘若慾望太重,悟性一定很淺;當年輕人懷著一股嗜慾氣質,在父母的保護下長大時,就一定會面臨到「先享受一定後痛苦」的情況,唯一能讓自己不痛苦的方法,就是「退步原來是向前」。為人父母者如果過去沒有學會謙卑,也可以從現在開始懂得尊重賢達、力行禮義廉恥,如此一來,我們所培養的下一代才會有寄託。否則,在順境中蓬勃長成的年輕一代,難免會囂張跋扈、不克自守而縱容自己,縱容到最後時,閻羅王一看功德簿,就會立即知道這是一個完全無所修持的人。大多數人在面對生命中所有順境時都是誠惶誠恐的,只要有一點高興的事情沾染在身時,一定會出現一邊順心的享受它,同時又害怕它離去的矛盾念頭。人們對於喜好的東西總是又愛又疼,其實,當喜好的事物一靠近時,我們就應該設想讓它趕快走,因為在退的時候,心情不會陷入強制性的溺愛,也就可以很快的進入修持的角度,以寸步為營的出發點來看待每件事情。

 

 

 

■「天地之大無大」的人生觀

 

 

進退的迴旋空間是由長輩示範給小孩子看的,為人長者如果在言行與生活上都實踐了為人處世的度量衡,如此風範寫照於晚輩的眼簾時,他們必定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學到最好的氣質,這就是傳家的智慧寶典。所謂「天地之大無大」,就是來自於它的浩瀚度量,人活在天地當中,要能真正了解天地的浩瀚無極。一個人若只知道諂媚、凡事很會計算,算來算去卻從來沒算過當自己懂得退一步時,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因此不斷的輪迴於征戰之中。若能從「撤退有方」開始立足,從不同的方向來耕耘自己的人生,家庭問題一定會有不同情況的扭轉,扭轉的速率不會很快,但一定會產生不同角度的潛移默化。一個家庭的好名聲並非一蹴可幾的,它必然來自於每一個成員的觀念都能當下轉變,為自己預留一些空間,以給自己更寬廣的思維,如果有辦法做到這種程度的時候,後面的退縮空間就是自己可以度量的。「度量」不是儒弱也不是無能,而是我們比那些自作聰明的人更懂得享受人生。當我們退到最後位置的時佚,一定能感受到一種場景感--在此場景前面的都是表演者,唯有退到後面的你是綜觀全局的觀眾,這個時候,對於每一個往前追的人,你都會在後面看得很清楚,並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很高的悟性。

 

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八【撤退有方也能立聲名】(2)
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八【撤退有方也能立聲名】(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十【死板容易生厭倦】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九【愛能久由於愛的方式不同】(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九【愛能久由於愛的方式不同】(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八【撤退有方也能立聲名】(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七【心如電波 天來接收】(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七【心如電波 天來接收】(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六【先變自己 就能變前途】(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六【先變自己 就能變前途】(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五【十個決心 不如一個信心】(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五【十個決心 不如一個信心】(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四【癸未之羊 虎口逃生】(3)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四【癸未之羊 虎口逃生】(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四【癸未之羊 虎口逃生】(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三【馴服自己才懂得思量別人】(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三【馴服自己才懂得思量別人】(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二【掃得開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舊再來】(3)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二【掃得開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舊再來】(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二【掃得開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舊再來】(1)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一【過年過運不過命】(2)專題論述 第七輯之一【過年過運不過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