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六輯

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七【暴力寄生於無知】(2)

2019.09.14更新

【暴力寄生於無知】

 

 

■學歷愈高 家庭暴力問題愈多

 

 

男人與女人之間,因為時間到了,就尋找對象、相親交往,而後結婚,以為這樣就可以託付一生,這就是需要。但結婚後,所有問題馬上擺滿桌上;婚姻不是只架構於兩人之間而已,還包括公婆、子女、雙方的親朋好友等等人際關係,當這麼多的事情摻雜在一起時,怎可能讓一個人每天都沒事。也因為馬上要擔負很多事情,所以便如隱藏在地底下的錦囊安排一樣,開始慢慢的經歷許多事情,一路走來就好像種蕃薯一樣,冒出許多根莖葉,這時如果僅憑著曾經讀過的書,就想將所有事情處理妥當,問題一定會一籮筐的出現,讓人措手不及。因為這些人總依恃自己讀過許多書什麼都懂,一旦遇到自己不了解的狀況時就會丟臉變生氣,以動手動腳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無怪乎學歷愈高,家庭暴力問題也愈多。這也是教育普及、知識水平提昇,卻無法提升人們的內在心靈,而讓人感到遺憾之處,當很多問題這般直來直往時,這個社會便永遠都不得安寧。

 

再過幾年以後,雖然大學生、博士滿街走,但社會問題一樣存在於每一個小家庭裡。人們所面對的關係、背負的行囊,與個人自認為的成就感是不相關的,因為「暴力寄生於無知」,與人相處是語意與眼神之間的對待相處,以及做事情的忍受度,它與個人思考事情的智慧與角度有關。當怒已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而感到按捺不住時,一定要先為自己的無知感到慚愧,因為如果有知時就會以另一種方式思量,用更寬容的心境去了解,並從各種不同的階段去學習,不管是夫婦的對待關係、子女的學習問題、公婆的對待都一樣。人生是苦海,每一件事情都是突發狀況,如果,心裡沒有準備就無法承擔,很多事情一發生,就演變成無法承擔的痛與苦。舉個例子:倘若一對夫妻中的先生提出要和太太離婚並離開家庭,這時做妻子的該怎麼辦?若果婚姻一直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實體關係(他是我先生,我是他太太),而缺少思考性,那麼走到哪裡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不會長進也不會長大的。萬一面臨上述的婚姻狀況時,最深刻的是要讓自己去體會,了解到當對方離開時,要用什麼方法讓自己繼續過正常的日子,也讓自己活得單純。其實,離婚後的單身日子,反而沒有人在一旁叨擾妳,用語意刺激強暴妳,也沒有人會對妳支使暴力,反而落得輕鬆而展現一種靈性,並進入一個沒有體會過的天地,這種心曠神怡將提供妳無窮盡的力量,因為妳對如何活下去的命題有過深刻的體會。

 

有些人懂得珍惜福份,認真探討事物的癥結,不會將有限的生命空間丟擲於錢財的攝取,相反的,他了解到夫妻之間應從恩愛中明瞭凡事有利必有害,因為恩愛的情愫不可能像長江、黃河一樣源遠流長;「開智慧」不是一個大窗口,也絕不是不容易找到的東西,若能從小處著手,就能夠源遠流長。有無接受「心海羅盤」的善知識,只不過是門內門外之隔,有緣的人就站在門內,無緣的人則過門而不入,如果能夠佇足以觀,將語意邏輯、思維模式、思考方向應用於自己的生活,就不是無知的人,相反的,還可能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能耐的人。就像一個小和尚跑到少林寺學功夫,他以為學功夫就是蹲馬步、跳馬樁,有形有樣的拿兵器練功夫。但是,師父一開始卻先教他耐心的掃地,每天要他跑到竹林裡用手拼命的捏竹子,捏完了回到房裡,又叫他握豆子,豆子一堆一堆的,要出很大的力氣去翻攪,在處理過程中手痛是必然的。一晃眼三年過去了,他心想除了捏竹子握豆子以外,什麼都沒學到,便心生離開之意,經師父一點才知道,現在當他捏更粗的竹子時,竹子一捏就碎掉,而捏豆子則是訓練鐵沙掌用的,原來力道就在無形中這樣訓練起來了。就像各位在現場聽善知識,進行邏輯思考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在思考自己周遭的環境,很多問題便能心平氣和的感知箇中要義了。

 

 

 

■帶孩子是最好的教育

 

 

「家庭防治保護法」成立之後,保護機構電話應接不暇,為女權意識抬頭,女性朋友對於自我身體的保護以及自主性都有相當明確的認知,這就是一種理智。如果我們不懂得如何活下去,只是苟延殘喘、和稀泥的活,活在沒有對方就會死的惶恐中,那麼所有問題都會變成一種無法擔當的處境。其實,有手有腳的人,上帝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禮物,看看那些口足畫家,他們無法用手就用腳,不能用手腳就用嘴,再怎麼辛苦也要爭出一個名堂來。今天不管妳身邊帶了幾個小孩,這就是最好的教育,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小孩才能真正體會母性的偉大;而母親本身因為經歷過思考存活的過程,其間所產生的力道將會讓身為人母者瞭解如何去導引孩子,這樣的教育就是智慧。因此,為人父母者不要抱怨孩子不聽話,那是因為大人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學的,從頭到尾孩子聽的都是同樣的話,所以你還沒開口,孩子就已經知道你要講什麼了。現在如果對換角色,換成孩子給父母們聽,父母是否願意一再聽同樣的話呢?相信很少有人從這個地方自我要求。

 

我成長的家庭非常貧窮,想讀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在整個求學過程中我一直保持名列前茅的成績,因此父母親及兄長們對我總是要求特別嚴格。記得當時哥哥們正在學武士道,如果回家看到我沒在讀書,就會沒來由的把我當成沙包又打又揍的,其實那時他們已經嚴重的傷到我的自尊了。當時滿腹委屈的我,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打人是不對的行為,因此直到今天,我的兒子雖然已經二十幾歲了,我連摸他都沒有摸過,更甭說打了,因為我覺得尊重人是做人最基本的德行,動了一個手等於打掉所有的情與義,為什麼不能將語言當成良好的溝通工具呢?!在讀書過程中或許是以取得分數為目的,但在社會上做事,每挪一個步伐、走一個方向,或者決定一件事情的過程,都離不開因果與邏輯;處事有邏輯就會有抑揚頓挫,也就會有「因為」、「所以」、「如此」、「以致於」。做任何動作都不會「因為」就「以致於」,必然還要加進「所以、如此」的過程,「所以、如此」就是體諒。「因為我打過對方,所以對方也打人。」經過這兩道思考手續後,你的手自然不會出去,但一般人往往沒有經過這種必要的基本動作,常常直來直往的,尤其身處科技社會速度更快,以致於人與人在外的生活備受威脅。然而,路還是人走出來的,希望透過不同的生活模式,每一個人都能用心的思考事情的步驟與範疇,一旦遇上那種氣不過又難挨的時候,一定要先守住口再綁住手,這是很重要的。守住口話就不會衝出去,所謂的「一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暴力是很怕人的,一句話傷到人時,就像刀戳進人的心裡一樣永難忘懷,所以一定要先守住口。

 

當磁場不對時,一個若出嘴,一個就會動手腳,兩個人也就此打起來,所以一旦遇到磁場不對時,要趕快遠離是非之地,頭一轉、身子一走,時間一過之後,再回頭來審度事件,就比較容易有共鳴,否則就會像打小孩一樣,若打重了會覺得心疼,還得好好哄他,諸如此類的問題就這樣不斷地在我們生活周遭上演著。人如果要讓自己活得愉快,與人相處又能夠長遠,就一定要用智慧設想對方的處境,千萬不要讓他火上再加油,而是給他面子、讓他裡子,讓他有迴旋的空間慚愧,並看到自己粗魯的行徑;先開罵的一定先道歉,先動手的人則要先找到自己不對的地方。就像第三者介入一個家庭,當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都知道了,當太太的卻是最後一個知道之時,她當然會因沒有面子而氣死,因為在她被蒙在鼓裡之際,第三者便已成既定事實,但也因無法事先預謀而成為真正的考驗,這個時候要考量的就是不生不滅的道理。經典上所談的許多道理其實都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到最後,你會發覺每一個章節、過程都是人生。「無老死盡」代表的就是人的壽元與宇宙一樣長,「不生不滅」象徵的就是突發狀況,也就是要挑起我們的情緒、惡念、惡膽的幻景與假象,它們怎麼可以久留在身上呢?!當瞭解經典的意義時,就要做到凡事都得用心思考;很多事物都是從小慢慢學習的,就像孩童長牙齒,就是要讓人們從牙齒長成的過程中(牙齒與舌頭之間休戚相關,共同生活在嘴裡,卻不會出事),學會慢慢地去體會圓合之體的道理。

 

 

 

■懂得保護自己的內在心神

 

 

會讓人感到錯愕的事,才是磨練人的事,很多事物若不突如其來地發生,見不到真章,更不知道深度與功夫。很多人都以一種自然的反射作用在生活,就像挨打了就回打回去,被推了就回推回去,這種只憑直覺的反擊動作即代表無知。如果能從中找到問題的原點,並在剎那間頓悟,就能從思考中瞭解原來自己所面臨的一切都是考題,進而了解不生不滅的道理,暴力問題也就不復發生。曾經是暴力事件的主事者或受苦者,希望都能從這個角度慢慢的昇華,重要的並不是得永遠處於被挨打的位置,或者扮演著鄉愿的角色,而是要確切地認知本身所能承受的原則;所謂的原則就是懂得保護自己的內在心神,而不應有委屈求全的感受,更應該為下一代在成長過程所見到的景象負責。不管是動手的人還是承受者,雙方在面對社會時,都有彼此應該擔負的責任,所以並不是被打者比較悲哀,或者打人的人比較威風,這樣的事情終歸是彼此之間對練的功課,一在於練心,一在於觀看自己施暴,只是使暴動怒的人,終究不會得到圓滿的結果。

 

有些人常會埋怨自己的家裡興旺不起來,做生意也賠三倒四的永遠無法春風得意,其實,一個家庭會貧窮必然來自於這個家已先亂掉了。試想,當財神爺要進入一個家中時,裡頭的夫妻正在吵架,這時連要請祂坐的機會與時間都沒有,這個家庭怎麼富得起來?「家」是人成長的根源,如果一個家庭中的成員間不能和樂相處,這個家庭必定無法幸福。所以,人家說欺負老婆會永遠貧窮,因為欺負代表不合理,連身旁最親近的人都會欺負,別人就更不用談了,如此與你相處的朋友,必定隨時都感到岌岌可危,當你無法受人信任時,貴人又怎麼會出現?!貧窮也就理所當然如影隨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