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六輯

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三【矮樹叢中高人一等】(2)

2019.09.06更新

【矮樹叢中高人一等】

 

 

■逆流上岸 活出自我精神

 

 

聽演講乃學習講演者之精華所在,今天我能將善知識如數家珍的傳播出去,不是我博聞強記、瀏覽群書,或勤作筆記,而是我自然真實,並了解自己所要追尋的目標。有位任職保險公司主管的朋友,他同時是我的忠實觀眾,碰面時經常問我:「你在臺上講話如此順暢,段落分明,每段文字都構成獨立的文義,甚至一講完就成了一本書,你到底用的是什麼方法?」他的問話讓我想起小時候,有一個同班同學跑得很快,我特別喜歡跟他一起跑,那時我也常問他:「你為何能跑得那麼快,我卻跑這麼慢?」當時我沒想到兩人體型上的差距,只執著要跑贏對方,自然永遠都跑輸。這就像上述那位朋友的問題一樣,如果我不夠自然,每天想的都是功名富貴,腦袋裡充斥著渾噩不清的迷障,那麼必然無法在臺上談出如此清澈有序,能讓大家一針見血的見解,進而讓大家在不同的觀事角度中,找到自己所追尋的目標。就像本文一開始提到的乞丐兒文章,我們的閱讀視野就可以著重於作者能夠放下過去的罣礙,逆流上岸、自我薰陶,活出自我的精神。生命有意義活得就自在,有句話說:「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但是現代人卻常常懷念著過去曾經擁有的事物,希冀未來能獲得更多,殊不知許多自認為實在的事物在老天眼裡往往都是假象,只要時限一到,運勢過了,自然成為泡沫幻影,消失無蹤。此時所處的位置,上也不是下也為難,過往不屑一顧的職位,勉強委屈求全,又覺得對不起自己,許多人就常常遭此虛假現象所蒙蔽,還誤以為是真實存在,甚而據理力爭,這是最讓人感到難過的!這些都是人們認為的願望或是雄心抱負,但生命到最後誰曾帶走過什麼,轉眼荒郊土一封,什麼都沒拿走,還因這個執著的氣留下不該有的質,「氣質」於焉而生。若要自此發展出自己的思路,就要想到人上有天,這並非懾伏於神佛的法力無邊,而是對衪的尊重,尊重祂在升天成佛之時掌握生命的要義,並且精湛透徹、深入精髓。我們對於神佛的事蹟典故,應以禮敬之心對待,將其視為尊敬及學習的榜樣,如此,我們找到了主,也找到了師。很多人如果靜心觀看自己,可能會發現自己多年來都是白活了,活著什麼都沒賺到,只賺到一身的煩惱、嫉妒、不滿、不平衡、不自在,以及「捏怕死,放怕飛」的一生,人生活得如此,實在了無意義。活得有無意義的關鍵在於「品質」,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要求布料質地要細緻、菜色要豐富、店面裝潢要精美,其實我們所見的這些都是外在,卻很少檢視自我的內在品質。內在品質無關乎學歷、知識、背景,也不是靠父母、手足、兒女或伴侶…等人讓我們榮宗耀祖,因為只有自己能讓自己返回真正的極樂歸宿。

 

 

 

■觀念讓人不快樂 價值觀讓人狹隘

 

 

內在的精神品質並不是馬上抓得到、拿得著的有形物質,它只是個觀念而已。要得到內在品質,需要下苦力而非用重力,實體的東西絕對有重量,例如我們要移動郊區一棟房子,就得利用力學原理在房子底下裝起輪軸來移動,在力學上只要是有重量、質量的東西,就代表一個實際的物體,但事實上物體都是虛相。再重的物體人們都移得動,但是移起來不費力的「觀念」,卻有這麼多人來來往往的移了好幾輩子還是移不動,所以在《生活禪》中,我才特別強調『佛跟生殖率』這篇文章。從政府遷台數十年來,我們的總人口數已從600萬成長到今天2300萬人,廟宇佛寺的數量是世界上有名的多,積極弘法的比丘僧眾也與日俱增,臺灣子民在每天日夜修行,聽經頌道,拜阿彌陀佛的浸潤下,照理說回返西方極樂,下輩子不再來當人的人數應該愈來愈多才是,但為何人口數卻愈來愈多?可知生殖率越高轉佛的人越少,而且不只一世沒轉,這並非力量不夠所以轉不過去,因為「轉」並不是要人挑重擔,而是轉觀念、方向,並不需費吹灰之力。「死腦筋」、「鑽牛角尖」就是念頭鑽到死胡同裡就鑽不出來,治療鑽牛角尖最好的方法是「回頭是岸」,思緒一轉換,頭一轉、身子一走,就什麼事都沒有了,何苦一直往裡頭鑽!

 

歷史殷鑑,我們可以發現是觀念讓人不快樂,是價值觀讓人狹隘閉鎖,是心裡的虛榮作祟讓人活得不自在!但是,未來歲月如此漫長,每天的遭遇變化亦無法預料,若是不能轉換自己的心境,那麼去年的痛苦今年還得承受,今年的痛苦明年還得擔,就此年復一年陷入生命的桎梏。倘若要真正醒悟,並不是每天強唸佛號,或祈求耶穌保護,因為祂們救不了你的,唯有心性明朗清澈時,才可同時看到天、人,以及另一界不知名的靈。俗話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有許多愚昧之人自以為做壞事沒被看到就沒有人知道了,其實只有他自己不知道罷了,這正呼應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地萬物皆有知的自然守則。這也是為何我能肯定靈異節目所拍攝的就是所謂的靈界,很多人都知道靈界走路就像個沒有重量的物體輕輕飄動,但在那個揚景為何有靈界輕飄移動?那是因為那個靈還在那個地方固守著他的執著無法跳脫,不知道自己早已往生了。這就是人的強烈心念的可怕,活著時,辛苦拼命只為得到錢財,因而罣礙滿佈;往生後,迴轉來的胎氣還是往這個路上走,這樣的障念沒有經過現實社會的磨練,以及大的刺激打擊是不會醒悟的。所以大家在看「心海羅盤」時,應該嘉許自己看得下、聽得進,心裡還可以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這表示大家已經在某種層級感受到上帝的照顧,因為上帝最無法疼愛或點醒的就是「無神,無鬼,無是非」之人。

 

 

 

■不要活在虛擬的假象當中

 

 

一個人如果受到很大的創痛或打擊,就要趕緊抓住這個機因為這就是觀念轉換的時候,千萬別在此時陷落下去,讓自責、自卑、自以為是的念頭盤繞著自己,一再扮演悲劇的角色。人生再過十年、十代或是十次投胎為人都一樣,觀念不改,因果一樣循環。所有外在事物都可能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不管是認真追尋了五十年還是六十年,老天爺都可能突然之間說不給就不給了。就像921大地震,一剎那間的震動,便造成大量房舍倒塌,人命傷亡也才讓人深深體會,原來世間因果的呈顯是讓人突破生命假象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要活在虛擬的假象當中,將人生演成悲劇,這樣才能感知天地之間公道、正義的自然循環,也才能追尋生命的義理,提昇自我的價值。如此,在芸芸眾生六十多億人口裡,我們不用跟別人比財富、比功名,我們只需比在精神的騰升。就像民國七十二年時,臺灣正走入經濟躍升的年代,對外貿易發達,建築業也開始展露大有為的機會,很多掌握到時機的人一夕致富,當時獨獨我個人埋首苦幹,致力於心靈成長的工作,而且一踏就是20年,因為我知道這些人追名追利追久了,到最後一定會落得悽慘落魄,甚至放棄自己的生命。等到他們了解所追求的一切都成空時,卻也只換來一身的病痛,那種病是心不是有形的生理病,而是讓自己永遠無法舒展、快樂的病。這種病源一旦放在身上,比有形的癌症、無法醫治的AIDS還恐佈,因為生理病都有終了的時候,惟獨思想上的病是跟著你的靈魂一起走的。

 

一個人只有受上天的疼惜和眷顧時,祂才會給你打擊,否則,祂連機會的門都不會讓你摸,那時你只會看到一些假象而活得渾渾噩噩,明眼人都知道這樣的人其實就是一隻無法受到眷顧的迷途羔羊。從這些點滴看來,我們會深刻的感受到輪迴的存在,自己的思想就是輪迴,因為你思想什麼,就來到人世間輪迴什麼。如果能在精神的層次和意境上昇華,你自然會在當中取得滿心的舒坦和明心見性的快樂;如果你汲汲營營於金錢財富的標榜和追求,必然就會像野獸般齜牙裂嘴的落入你爭我鬥,廝殺搶奪的漩渦,找不到安身立命之道。所以凡事多想想輪迴與因果,就會發覺認真思考的同時徵兆已出現,例如民國87年開始,連續兩年都在南部及中北部地區傳出危害學童生命的腸病毒疫情,今年又開始擴大疫情,導致現在很多父母親帶著小孩進出公共場所時,都必須小心注意空氣、鼻涕、唾液等傳染媒介。腸病毒的另外一個名稱為口足病,其由來可以推到86年臺灣發生的口蹄疫事件,這種病的症狀也是一直無名發熱、潰爛,最後身體終因承受不住內臟遭侵蝕而死亡。當時在同一個豬欄內,只要發現有任何豬隻患有口蹄疫,欄內所有豬隻都會被同時撲殺;那些豬被撲殺的時候根本沒有抵抗能力,牠們只能宿命的接受人類的安排。相對的,今天的小孩子也沒有能力去逃避,抵抗這些病毒的侵害,運氣好一點的經過十天、八天的掙扎就康復了,運氣不好的可能就此與父母親天人永隔。所以觀看事情眼光要深遠一點,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現況,如果能夠從自己提升的過程中去觀照自己從來沒有思慮過的許多事物,就能漸漸的看淡周遭圍會影響你、讓你迷惑的事物,甚至會誘惑你激起內心狂瀾的種種假象,慢慢的釐清自己的方向。

 

 

 

■學問在於提昇自己的層次

 

 

一個人在思考任何事物時,都應懷有尊重之心,尊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種尊重無形中會培養自己的人格,確定自己追尋的目標,也就不會招惹一些不好的毒素上身。能夠將人生際遇當成自己必須接受的才叫常人,有些人因為孤單,就將怨恨等毒素放在身上,每天專和人比較,要不就怨嘆自己的悲情角色,倘使有天舒服一點都會覺得不自在,天天和自己過意不去,何苦來哉!懂得騰升自己的氣質就是心靈最好的藥方,從生命的起源到死亡,每一個片段的過程,都是悟道的時機,而每一個階段也都是要讓我們產生悟性的。命好一點的小孩,從小其父母親就引領他從悟性的角度來觀看事情,孩子自然會從得與失之間慢慢的開展出來,相對地日後就不會在意分數的多寡,看待事物也會具有寬廣的前瞻性,如此日後影響到的不只是他自己的人生,連和他一起生活的人都會受其從小培養的情操所影響,他也因此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導師。

 

真正的老師不是教術科的,所以我強調:「有學識的一定是教書,有學問的才教人。」人生中什麼叫學問?孔子說:「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道」就是學問,而學問就在於提昇自己的層次;學歷與學問是不相關的,看事情的角度與個人人生所設定的目標才是追尋學問的真正焦點。一個人如果不識字、能力較低,但是追求善良、慈悲,這也是學問;能力好的人,若心有餘力就對社會奉獻、布施,那麼在施的過程裡一些不該沾染的習性就會被他棄之如敝屣。「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業障各人了。」要了多少業、障,沒有人能夠幫你承擔。在整個人生的追尋過程裡,最差勁的人就是像足球員一樣,看到球就追,每天追著外在物質跑;真正會當人的人,他老僧入定,只追尋思考的方向和模式,以及真正讓自己感到清爽、快樂的事物,如此一旦走了也不會覺得悲哀,因為他了解人世間沒來沒去,來來去去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