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六輯

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二【不問因何而得 只嘆為何而失】(2)

2019.09.04更新

【不問因何而得 只嘆為何而失】

 

 

■珍惜所有的福報

 

 

人一旦失去了自己,就不懂得去探討「為什麼有我這個人存在」的問題,更忽略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連人生是要自我清修還是要看人臉色過日子,都搞不清楚,因此世俗裡難得看到一個真正高興的人。真正高興要從內在去惜福,珍惜所有的福報,但有很多人對於自己所得的種種卻沒有覺悟,因為他們只在意那些還未得到卻能讓自己高興的外在事物,也因此個人的喜怒哀樂不斷地在變化,結果晃了一輩子,什麼都沒得到,卻得到很多看不夠、轉不過、解不透的罣礙。如此慌慌亂亂、懵懵懂懂的過日子,到最後整個精氣神必然渙散一空,當擁有時還笑得出來,一旦失去便開始埋怨,許多事就在這個地方理不透。其實,上天要考就會用運來考,若要給根基一定用命來磨;命代表根基,運代表考的過程,考的過程一定會有抑揚頓挫與起伏,尤其在財富上更是明顯,可能從無中生有到規模龐大,最後眼見高樓起又垮,再偉大的帝國都會崩盤,世世代代循環不已。這時若對於「為何而失」還不能壯士斷腕就很不應該!所謂「壯士斷腕」意指:別再執著了,這種事本來就會發生。從一些有關動物的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動物的靈性及抉擇力比人類強很多,獅子、老虎、黑豹…都一樣,牠們在大自然當中,因為覓食困難,所以會出現一種爆發性的猛力,突然間以七八十公里的時速奔跑,跑了三十秒或一分鐘之後,牠們會因氣喘而體溫升高,在剎那間癰瘓下來,等休息兩三小時後才能逐漸回復,所以若沒獵取到食物,牠們就必須等個兩三個小時才能再進行。獅子或老虎懷孕可以產下三四隻幼子,由於牠們已經發育完全,體內的蛋白質、卡路里可以自我消耗,因此生產完後還可以兩三天不進食,但成長中的幼獅便無法如此,此時母獅便不得不壯士斷腕。從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母獅對於小獅子愛護有加的模樣並不輸給人類,但因為沒有食物而必須遷徙他地時,牠也不得不有所放棄,這時數隻幼獅裡能夠存活的頂多一隻,其他幾隻也只能聽天由命。母獅對於失去小獅不敢有所埋怨,牠知道那是天意,儘管因無法完善的照顧幼獅而內疚,但是牠仍斷然的走出那個環境,離開無法行走的孩子,另尋覓食空間。相對的,人類卻難以將自己曾經丟棄過、遺失的,或者別人無端佔有的事事物物,都緬懷於心而不放在眼裡,甚至連放不下的原因都懊惱不明。

 

本人經常收到很多信函,其中的問題各式各樣,不是讓人啞口無言,就是讓人不忍苛責,但經過這麼久的時間,很多問題還是在原地打轉,例如有人因為年輕不懂事提早結婚,生小孩之後,先生不長進、不賺錢、賭博……,於是當太太就幫先生還債,還了之後又重蹈覆轍,如此惡性循環經過十年,又多了一兩個孩子……。到底是民智未開、智慧不開?還是我們鄉愿?甚而有人習慣求助於神,問卜於卦,希望能透過算命改運解決所有問題,但世間沒這種事情。世間上,脾氣、個性、認知、智慧等等,絕對是點點滴滴慢慢地培養起來的。一個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一定具有非凡的慈悲,而當一個人把慈悲掛在內心裡,便能包容許多事,慢慢地就會不在意世俗的事物。如果一個女人嫁了上述的先生時,不要自認為倒楣,反而應該毅然的扛起這個艱辛的角色,因為妳還有責任提供所生子女需要的成長養分,那時妳根本沒有時間來怨恨,也無須與這個男人糾纏,教育子女便是妳轉世為人必須擔負的責任。若將個人所生的孩子只當成自己的子女就會損德,因為這種狹隘的心胸會造就自私、鄉愿、偏激、看不開的心態,慢慢地就會損害自己的陰德。相反的若將自己的孩子當成人類的下一代,就會擔當責任造陰德,自然地就會大公無私的去照顧,對育幼院、孤兒院的孩童,也都願意當義工或者傾囊相助。當一個人愈是往上提昇,就愈不會在意身旁人偏差的行徑,反而無所謂的認為那是他個人的事,這時候整個人活了起來,就不會埋怨自己失去什麼。

 

 

 

■時間與智慧的歷練

 

 

一個人一旦發覺自己失掉什麼時,就會出現生病的徵兆。之前提到50歲以後看病歷,這個病歷指的不是生理上曾經有什麼心臟、腎臟不好的症狀,而是50歲的人都經歷過許多人事物,這些經歷過程雖然都已經是過去式,但其中必然會有得失,一旦在意過程的得失,就會出現病歷,在意愈多的人病歷就愈厚。但是如果50歲之後,從來沒有埋怨過自己失去什麼或沒得到什麼,甚至不會因為所有被拿走而覺得悲哀,那麼就已經開始進入另外一種昇華的階梯。接著就會朝50歲以後該走的路線前進,慢慢的了解有神、人、靈的境界,並往這三界的方向追尋。真正做人不做在這一代的功名富貴,有人說:「日子不好過也得天天過」,每一個人都希望今天過得比昨天好,這輩子過得比上輩子好,雖然我們對自己的上輩子無從瞭解起,但是從這輩子的結論就知道上輩子還存留著多少病歷等著這輩子來醫,只要時間一到病痛就會出現,因為思想、看法一致,很多問題也會重複出現,只是換個主角而已。當把這些事物競合起來時,慢慢的我們會發覺因果循環是非常厲害的,因果不是宗教之說,科學的祖宗反而來自於因果,所以今日如此致力於科學的研究,就是想深究因果之意。我們談這一世為人又何嘗不是上輩子跟這輩子的事,上輩子捻捏的所有事物,或看待的過程愈清澈了透,就會帶來這輩子的身心舒暢,也會慢慢發覺路愈走愈長,病歷也愈來愈輕。

 

我們周遭所有的人事物,包括親戚朋友、親近的子女,他們都有自己的運勢要走,也有自己做人的個性。比如好端端的一個兒子,結了婚以後,為何開始變形走樣,甚至於對父母開始不孝順?其實世間上沒有那個兒子生出來臉上就寫著孝順二字,當為人父母者覺得自己不需要時,兒子就會越來越孝順,若父母愈需要孩子孝順,就會愈覺得兒子不孝順;孝順與否,其實都是當事者在修自己的德,了個人的業,這也與內心和前世的病歷有關。我們這一世的目的,就是為了醫治前世的病歷,所以這一世的痛苦也是上一世帶來的,不需要埋怨任何人。如果常常因為與己不相干的事物而起埋怨心,甚至帶來困擾,那麼你所在意的形形色色事物也就會漂浮不定的縈繞周遭,這個時候,你會發覺這一世過得又比上一世差。當「不懂得惜緣」與「埋怨」碰在一起時,儘管過了一輩子,依然什麼也得不到,既得不到乾淨的心,也要不到他人的尊敬,剩下的只是粗俗而已。人生中,每一個人都必須時常的自我檢視,看看自己是否快樂幸福,快樂並不是建築在別人的使喚當中,更不是建立在他人的感覺中,而是必須透過內在的自我認知,了解到這輩子是否治癒自己的生、心理,也就是上輩子未醫好的心念,若能堅持這一點,往後所走的路途必然順暢,所獲得的快樂也絕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可以比擬的。真正的快樂來自於清淨與清修,那是一種沒負擔、真實的、找到內在精神的真快樂。

 

 

■活在當下用心發現自己

 

 

多數人都希望父母有生之年能健康快樂,甚至在父母往生後,有些孝順的子女還會替父母做法會、念大懺、做功德迴向給往生父母,這些行為的確存在著對父母的尊敬之意。但是,我想說的是:有生之年,不管您身邊的任何親人離世,都不要因悵然若失而覺得難過怨嘆,此時,應該馬上轉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因為離世的人比在世的人還著急,他很怕我們因此一蹶不振、墮入深淵,也怕我們因此累積病歷。相對的,離世的親人很希望我們能振作起來,將觀念導正,把悲哀收起,讓所有的難過不舒服一掃而淨,以光明磊落之態重新樹立生命的標竿,進而了解生命的循環乃是積福德以清修自己的過程。所以即使父母親往生了,我們還是可以全心關愛自己的兒女,而且活得很好。活得很好並不是父母往生後就時常上香祈求他們讓你事業成功發大財,離世的親人並不做這樣的事;離世的人已經遠離迷惑人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及色、聲、香、味觸的感官慾念,他們的心神中最高興的就是看到自己所延伸的下一代,能真正找到自己,找到內在的快樂,這才是他們最感安慰的地方。在世的人如果能做到親人離世時不會讓自己永遠的悲痛難過,反而看到清爽自如,振昂起自己靈魂的本質,如此才有慰在天之靈,也才是真正的孝順,至於拜拜燒香與否都無所謂。同樣的,如果遇上白髮送黑髮的狀況,往生的晚輩一樣希望自己的父母親,不要因為自己的離去而難過,或者因為失去而悲哀,反而要往懂得惜福,知道自己要往什麼路上走,這種內在的自我交戰,就是人生修持的哲學,也是為人真正的目的。

 

若能從當下開始,將所有事物掀開來認真的看待,反而會覺得每一天都如佛家所說的天天都是好日子,如此就能用心的發現自己,而不是寄託別人的情緒來引發心中高興、悲傷、哀痛的漣漪。親屬之間的對待關係,在於有生之年看得到形,看得到相的時候刺激最多,眼神、表情、語氣、手勢都是一種刺激,也都會讓人一把火燒起來而覺得難過無法承受,甚至於氣到殺人砍人,這全因看到人的時候就陷入混濁,此時唯有於內在精神中找到忠於自己的原味,才能不隨著他人的喜怒哀樂而隨之起舞,也才能深刻體會到自己的病歷正慢慢地在消除。

 

 

 

■轉世為人是一種感恩的福份

 

 

男人如果能認同自己的人格,不管賺錢與否,都能找到真正的快樂。一個家庭中,如果教育得當、觀點正確、孩子體恤,大家胼手胝足,要賺錢生活是很容易的事,尤其是國民所得已達一萬四千多美金的今天。有些男人賺得不少卻沒機會花錢,不是沒時間,而是他不知道如何花錢,虛榮的事物根本對他產生不了吸引力;錢並不是拿出去揮霍或炫耀用的,在外不用與人比高低,也不用比多寡,而是取之於個人內在的歡喜,此時工作只是一種附屬,是生活中必備的一環,但卻不會奢望於金錢或者害怕失掉,反而會珍惜得到清修的機會。人若想跨越自己的思考模式,透過語言是最精湛的方法,語言可以勾勒起好幾世紀前就存在的想法,而這個想法也會在明智漸開時觸動悟性,引領出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方向正確來自於大家已經認知能夠轉世為人是一種非常值得感恩的福份,所以,當有任何物質失去,或者親人突然間離開時,我們要給予的最大回應就是高興與快樂,這就是對往生親人最好的回報。因為他們的靈可能經歷了好幾億年的輪迴都還沒有被磨滅,如今回返那一界,仍然要繼續修練、滌淨;被磨滅的永遠是軀體,永遠是感覺的外相,而不是不會被損壞的精神。人生過程中,所謂「三十歲之前看學歷,四十歲之後看經歷,五十歲以後看病歷。」這個病歷絕對不是來自於生理,而一是上輩子帶來的,帶來時已從五官、臉相成形。依據中國的五行,就能從每一個人的五官象徵,看出上輩子的病歷,這個病歷是我們最痛楚的地方,但每個人都必須從這地方下功夫,才能夠過得比上輩子好,否則沒做好的課業將一再地循環,永不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