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六輯

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二【不問因何而得 只嘆為何而失】(1)

2019.09.03更新

【不問因何而得 只嘆為何而失】

 

 

談古論今的專題可以很艱深、很學術,也可以很平實,然終究得朝著現代社會的整體教育方向著手,讓每一個人聽了之後都能咀嚼其意,而後回味再三、餘味猶存。這與印諸於表象的學歷高低無關,就像我們的觀眾朋友中有很多老一輩不識字的,也都能聽得懂,關鍵在於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善良本質,而且人本來就是為了追求內在本質而活著。每個人從孩提時代到求學過程中,都會歷經很多的轉折變化,而後逐漸形成個人的內在看法與觀念,俗話說:「人生過程中,三十歲之前看學歷,四十歲之後看經歷,五十歲以後看病歷。」的確,三十歲之前,世俗衡量一個人的是其學歷、畢業學校、就讀大學、以及是否唸過博士;四十歲之後被評斷的是工作性質、位階、以及是否曾當過經理或部長的頭銜;五十歲以後被評量的則是身體健康情形,以及是否罹患某種疾病等,不同時代,觀事角度自然跟著改變。大多數人從來不會追根究底的尋問:為什麼有自己?為什麼四肢健全沒殘廢、沒失明、沒耳聾,也不是啞巴?很少有人會去探討自己為什麼能活得這麼健康,或者追根究底探詢所得福份的原由。一個人在行走過程裡能夠悠閒自在,不會礙手礙腳不方甚至不覺得自卑,完全是「前世因果」所致。若懂得從這個層次探討,自然會發覺內心許多深奧的祕密,又若懂得從此出發點自我檢視,那麼此人必是惜福之人。

 

 

 

■懂得惜福 千萬不要借福

 

 

惜福非常重要,要僅得惜福,但千萬不要借福。「惜福」是惜於自在的生活而感到滿心歡喜,不論碰到任何事情都能當作磨練,因為起碼還有這個身軀可以相互的對練。但是「借福」就不同,不是自己應有的福氣,硬要拿、硬要分,不是自己該擔當的工作、該有的享受,卻不惜任何手段都想分一杯羹;使用投機方法、耍小聰明,每個地方都不是光明正大的出手,就是「借福」,所以借福的人必然不會惜福。常在警察局裡看到很多作姦犯科的現行犯,或者人贓俱獲的青少年,當問他:「為什麼殺人、為什麼砍人?」他們還理直氣壯的回答:「不高興、不爽嘛!」若問他:「出獄之後是否仍會犯案?」他們照樣一副不屑的回說:「想搶的時候還是會搶……」在這些人的心中,對於惜福這樁事,他們根本沒有徹底的認知和瞭解。

 

當我們的靈在另外一界被磨練、被約束夠了,就會在適當的時間轉世為人,這就是「流年」。生在臺灣的人都很幸運的出生在這不虞匱乏的寶島上,如果轉世到非洲、黃土高原,或者其他沒水的地方,那麼光是找水度日就得耗費一輩子了,這也算是報應。前些年的大園空難事件曾殃及道路旁的民房,當初慘遭撞擊的苦主,從當天起就不曾搬離過現場,這個舉動讓人對於其住家周遭曾死過兩三百人,而他們卻能安穩住下而不覺害怕感到好奇,苦主很直接的回答:「我家也有兩位成員死於空難,況且那些亡者並不是我所害,所以沒什麼好怕的!」「直到今天也沒見過鬼,一切都很正常啊!所有的事情都跟當時住的環境一樣。」就宗教的說法,天界的規律與紀律比凡界來得嚴謹,而且在人的循環軌跡與輪迴的對待上,自有其不可變的規律。舉個簡單的例子,全世界六十幾億的人口,每一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單從十根手指頭的指紋乘以六十五億人,其複雜程度就不是人腦所能及的,天界的嚴謹程度可見。但本質較差的人,在有生之年往往不懂得惜福,相對的索求也多,所以自然不會往「為什麼有福氣得到」這個層面去探討;若將靈界當成一種難以猜透、理解的狀況,就必須真正費心去了解。

 

 

 

■看透死生興廢事

 

 

在這裡,我可以舉一個真實的例子作為大家的參考與借鏡:有一對夫妻,從心海羅盤在華衛電視臺開台以來,就一直是我們的忠實觀眾,而且長期擔任義工工作,共同為這個社會推動心靈改革而努力。然而,三年前,這位義工會長的妻子不幸因病往生,往生那一天,他見太太在病榻上痛苦掙扎而難過不已,我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即在佛堂前跪下,懇請觀世音菩薩讓她的靈魂能安祥的返回極樂世界,三炷香燒完沒多久,這位會長立刻來電告知太太已經往生。我還記得當天剛好是農曆12月20日的「送神日」,過完年之後,我特意前往這位會長家中悼念,還誦了一些經典,並給予安慰鼓勵。隔年五月我生日的前兩天,「心海羅盤」的節目製作人楊小姐剛好有事外出,就在一樓的大廳,突然看到已過世的會長太太,當時楊製作人心想:「會長太太怎麼會來這裡?」對方還一直對著她笑,讓楊小姐感到奇怪的是會長太太臉上的妝非常怪異,還身穿牛仔褲,整個樣子都看得非常清楚。就在這個時候,剛好大樓的一位鄰居對製作人打招呼:「楊小姐妳要出去啊?」當她轉頭回答:「是呀!我要出去。」再回頭時,會長夫人已經不見了。楊製作人越想越不對,等她辦完事情回辦公室時,便急著告訴我這件事,並在佛堂上請示所有的疑惑。事隔兩天,這位會長北上為我慶生時,知道了這件事的始末,他還問我事情發生的時間,我告訴他大約是下午兩三點,巧的是這個時間剛好是他捐贈救護車的時間。原來這位會長在太太生病住院時,看到醫院有很多病患常因急救不當而發生措手不及的狀況,於是在大太太往生後,他一許下一個心願:用太太的名字捐贈了一部一百多萬的救護車給臺南消防隊。而他的太太雖然知道自己已經往生了,卻仍以笑容代表惜福與感恩的心,來肯定先生服務社會的志向。她的笑容代表她在另外一界懂得自我省思而有一份清澈感,很自然的印證在世人的眼簾中;當她的先生用這種角度來行善,積極的對社會貢獻時,她也以滿足的笑容來認同善行的可貴,在世的人惜福,往生者更珍惜這份福報,兩者交互傳達出一種感人心神的精神。原來另一界是這麼清楚陽界所做的每一件事,如今當事人已走出喪妻之痛,對許多事物釋懷,相信今後不論他遭遇什麼挫折,都能看透人生的每件事。

 

現代人往往容易因為孩子的教育方式、先生的賺錢與否、夫妻之間出現第三者等問題而引起家庭的不愉快,少有人能跳出這個藩籬。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跳脫這些事情,只是一般人深入的地方都是眼界,將成長過程中所看到的點點滴滴記在心裡,以為那就是擁有,更將它當成所有,這時就無法認識自己。要懂得去珍惜,在珍惜外在的所有當中,過去不曾相識的人,例如:過去沒見過面的先生、未出生孩子的長相、從來沒碰過面的公婆…,這些所愛的種種,都是以前不曾認識的,甚至離婚後也可能互不往來。而跟著自已最久,認識最深的深層內在,反而不能好好地珍惜,我們總是被外在的事物勾引出自己的哀傷與悲戚,任其來影響自己的喜怒哀樂。往生的會長夫人用特別的方式,笑容來代表她的答謝,這時的她是用本質來代表她的歡心。反觀在世的人能做到惜福的,可謂少之又少,當我們感到愉快、高興時,是否曾經深深的撫透自己內在的心田,自問歡愉來自於何處?是他人給予?還是來自自己?相信大多數都會以為是他人給予的。什麼是他人給予?孩子考完試五科都一百,丈夫回家說幾句甜言蜜語,老公把薪水袋都交給妳…,總之,都是別人的行為讓你高興,也因此凡事活在別人的籠罩之下,就是忘掉還有個自己存在。當種種事物都依賴於別人給予的感受上,便已經失掉自己的原味,找不到忠於自己的福份,更難瞭解何謂「惜福」,此時便容易因外在環境而帶動個人心思的變化。所以先前提到「30歲之前看學歷,40歲之前看經歷,50歲之後看病歷。」病歷就是病毒入侵太久因而開始出現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