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六輯

專題論述 第六輯之一【選錯一門親 敗壞九代根】(1)

2019.09.01更新

【選錯一門親 敗壞九代根】

 

 

有句臺灣俚語說:「是那種蛇就生那種蛋,是敗家子就生不斷。」這句話的確值得深思!記得小時候家庭環境非常貧窮,三餐能吃地瓜稀飯就算很幸福了,當時左鄰右舍有田有地及做小生意的人家比我們好過得多;孩提時代年紀相仿的小孩子總想玩在一起,這與富貴貧賤根本無關,但有錢人家的母親通常會施以眼色禁止我們玩在一塊兒,無形中,年幼的心靈便烙下被比較的陰影。「選錯一門親,敗壞九代根」這個專題,並不侷限於婚姻關係的選擇,重要的是在人生中如何規劃出自己做事的標的,以及尺度的拿捏。

 

現代夫妻常有爭執,多半在於為人妻子的對先生的交友狀況不甚滿意,有的覺得先生不太會交朋友,去到哪裡就被騙到哪裡,有的則覺得先生太會交朋友了,交到半夜經常不回家,到底要如何讓先生懂得交友之道,當太太的心裡常拿不定主意,因而有遇人不淑的感慨。一個人一生中都有不同的選擇,在不同的十年大限中才發現,課業的選擇關係到前途,前途的選擇關係到配偶的選擇,配偶的選擇關係到生兒育女的時機,這些就是有形的世俗;在世俗當中,因為教育程度不同,看法與觀點必然也有所差異。

 

 

 

■選擇觀察事情的深度

 

 

民國八十九年,連戰在總統大選中敗選,當時電視播報了一則耐人尋味的新聞,記者採訪時問連戰的女兒:「令尊大人對於敗選可有沮喪之感?」女兒回答:「沒有啊!都很好,你看我們作息還是一致,睡到現在才起來。」我覺得回答的很自然、幽默且順暢,這就是選對了心情,在那個時候應付了那樣一件事情,這就是「選對一門親」。相對的,如果選錯了,就會讓情緒往外奔放,因而覺得莫可奈何,這種情緒參雜久了,根本無法再做任何選擇,因為連自己的性格與內在都不能夠涇渭分明時,更遑論要選什麼。

 

有位觀眾朋友收看我的電視節目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他了解我所講的每一個枝節,也知道最終就是要學會內造內修、愛自己,但是他的妻子只要碰到不如意的事就很容易生氣,甚至氣到胃痙攣;胃痙攣就是內部的氣奔騰暢旺,卻缺乏疏通的能力,因而很直接地反射出去。「能力」指的並不一定是會賺錢、功名富貴或地位高,而是讓自己的氣流暢平順的能力,也就是氣通則不痛,不通則痛。氣如果悶在心田,其所累積的壓力,絕非金錢數字或任何高官職位能抒解得了,所以高官俸祿者反倒常常掛冠求去,因為只有在那個職位時,才了解到不過爾爾,甚至還所謂的:「好運賺累,壞運賺閒,沒運賺等。」意思就是好渾時開始忙碌,賺到了累;壞運時在家裡閒著沒事可做,賺到了閒;沒運時則賺到了等待,這就是選擇心境、看法的高妙之處。選擇就是選時局、選擇看事情的角度,如果不懂得拿捏觀事深度,便會覺得心田裡有許多紛擾,覺得受欺負而生氣,覺得不如人要贏過他人…,這些體驗都是自己選擇的,並非別人丟給你。

 

「心海羅盤生活網絡」在中國大陸第一個接觸的對象為廈門電視臺,因為我期望切入福建的廣播電視臺以建立某種程度的連結,如此對日後兩岸人民的交流必然有所助益。電腦科技的突破將可藉由網路來進行許多溝通,甚至傳輸我的即時演講,只要對岸人民一打開電腦就可以看到「心海羅盤」的畫面,這對傳播善知識而言著實是一個必要且良好的發展。幾年前,我從大陸揹了一萬多封信函回到臺灣,有朋友問我有時間看信嗎?這當然不是問題,其實這只是一年的信,佔所有信函的一小部分而已,除此之外,我還要處理臺灣聽眾的信,演講及出版,因此依然有許多朋友會問我:「你的時間到底是怎麼用的?為何能夠支配得這麼好?」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我活得單純!」活得單純自然沒有時間去做無謂的貪、想、恨、望,我只是單純地完成份內該完成的工作與目標,因此時間綽綽有餘。老天爺平等地給人一樣二十四小時,有人過得身輕如燕,有人卻過得繁雜痛苦;憂慮、痛苦、難捱本來都是很好的考驗,可是我們卻不禁也要問:「為什麼選擇這些東西放在我們的身體裡?」

 

 

 

■家庭的親疏來自於眼界

 

 

夫妻關係是每個生命都會走過的一條路,切莫抱怨自己所嫁或所娶非人,要了解選擇的對象和自己的智慧、時機、程度有關。夫妻兩人的思想模式與態度未必一致,兩者在相處過程中,各有各的內在與外在,以及專屬自我的個性,個性愈複雜就愈難和睦相處,倘若又有小孩,小孩也有自己的個性,當一家人在一起時,魔考必然不斷出現。「選錯一門親」的含意代表個體內在隱藏了一種不該有的個性,所幸,這門親可以取捨;家庭關係的親疏並非來自於人際關係,而是來自於眼界,眼界就是心靈的寬敞度,此時也會出現物以類聚的情況,單純的人所交的朋友絕對是單純的,內在心神直率者當然選擇乾淨、寧靜與悠然的人當親戚。

 

一個家庭之所以複雜,常開始於個體在年輕時選擇讓自己內在滋生慾望,因此慾望所衍生的情緒便一直在內心裡久而生腐,腐而生朽,到最後自然成為不可雕的朽木,兩根腐朽的木頭必定無法撐起一個家。朽木乃肇因於含帶太多雜質在過自己的人生,有趣的是此時往往一句話,就可以提醒當事者看見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並使之行懺悔心,能夠懺悔者便稱為「選對一門親」。一個人是否能行懺悔心,與其天生的眼界高低與深邃程度有關,若帶了一輩子無法解決的仇恨,這就是敗壞九代根;當別人讓我們產生憎惡之心時,我們也會因為心中的憎恨感而覺得不舒服。同樣的,當別人對我們不得體之處感到不如意時,若能夠矯正對方的看待角度,那麼我們的眼界就會更寬廣,也就能慢慢地洗滌俗腸。所謂:「目中無人難諒人。」一個人眼中如果沒有肚量,就很難去評量他人,因為凡事都認為自己最好,也因為有生之年被這種個性牢牢拴住,便無法思量他人的苦楚與痛處。

 

《心海羅盤生活網》上有這麼一則令人匪夷所思的留言:一個收養了很多孩童的孤兒院,一個月的伙食費居然只有一千五百塊……,這個訊息顯示了世界上有許多角落的許多人仍陷入痛楚中,究其根源乃因其先天因果敗壞九代根,所以落土落得不好;生存落根點不如意的人十有八九,然要選擇好的地方落根,必然在先天因果上要累積很多能量。華人世界約有十三億人,就生活所得及水平而言,臺灣兩千三百萬人可謂獨占鼇頭,這必定是我們上輩子燒了好香才會來到這個紛雜的世界。

 

 

 

■孩子成長是喜悅也是毒藥

 

 

當一個人有了子女而開始親子間的緣份時,也就背負了應該具備的債務,此同時為人父母者便已開始了「割捨」的功課,那就是親情摯愛難分難捨的一份情,這份親情致使很多人的修行道路受到阻礙,親子之情剎時成為許多人最大的敵人。愛是往下傾的,父母對子女鉅細靡遺的關照本屬理所當然,但在照顧的過程中大人往往將己身的七情六慾以最直接的方式加諸在孩童身上,因此,所有父母自身的脾氣、情緒與性情,也在每個孩童的不同成長時期中表露無遺,殊不知當為人父母者在結親子這一門親時,子女也正在和我們結親,只是我們不知道。當一門親結在一個家庭時,極易演變成家務紛爭,包括和子女之間產生隔閡,或者個性無法與他人相容,這些情緒經年累月之後,就很容易造成癌症,因為長久以來,做事的態度與觀點累積了許多不該有的凝結之氣,在某處橫生枝節而抓不到中庸之道。回歸一句話,也就是:「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喜悅,也是一門毒藥。」所謂:上輩子毀於父母,下輩子毀於子女的道理即在此。毀於子女,就是因為為人父母者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未曾掏空洗淨自己的觀點,只是一味的將所有精神花在對子女的栽培與扶植上,希冀孩子在自己的期待中長大。

 

一個人無法自由選擇出生的時代與環境背景,卻可以掌握後天面對的態度,也就是:「各人頭上一片天」,「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當媽媽的人當得愈輕鬆,孩子一定愈像彌勒佛;當媽媽的當得愈緊張,孩子便愈神經緊繃,而且可能因習慣父母幫他拿好主意,而變得沒有主見。一般人都誤解老天爺給予人類傳承使命的意涵,以為傳承乃是天經地義地延續香火,然而,眾天尊佛給予小孩的目的並非為了讓父母教會子女讀書,否則即便父母把孩子教到讀博士或拿到諾貝爾獎,都不代表這個孩子就榮宗耀祖。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承擔的業力,孩子會選擇降臨在某個家庭,必然與這個家庭有著相當濃厚的緣,這樣的親情隨後也會轉成負債關係,要清掉這股負債最好的辦法就是還掉不該有的情緒,也就是接受每個子女的降臨不僅是緣也是債的定數。所謂的債就是子女會引發我們難以遏止的七情六慾,從小我們就希望能夠帶領孩子上好學校,甚至每天告誡、引領他們……,以為這樣是天經地義的事,其實父母親常假裝不知道的把內在某些不好的價值觀或想法硬推給子女,比方在教導兒女時只注意他們的課業,卻忽略自己能否心平氣和地與子女溝通,以獲得一致的共識。我們常感人生不如意事者十之八九,其實不如意與坎坷之感都來自於心神的「否定」,也就是為人父母者明明知道有問題,還不可自拔地將自己的偏執觀念教給小孩,甚至愈教愈順手,乃至於毀了子女,所以說人一出生就是要來接受魔鬼般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