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五輯

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一【視名如灰 視死如歸】(1)

2019.08.16更新

【視名如灰 視死如歸】

 

 

二十年前我從事心理諮商時,臺灣幾乎沒有類似的工作,但是我靠自己的努力劃下了它的輪廓;在經營這個工作當中,我最深刻的體會就是我從來不沽名釣譽。大多數人因為較少有出名的機會,總是汲汲營營於追尋名利,以成就慾望,但我在二十年前訂下工作里程時,從來沒有這種想法,當時我所從事的面談全來自於我的誠心誠意。做功夫的過程就像小時候蒸年糕一樣,不管是磨米漿的細膩、火候的掌控,或是蒸籠打開的時間,每個環節的掌控都關係到年糕的好吃與否,做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有一次演講剛好碰到我以前教過的學生,他們對我二十年前所談的理想,以及想做的事情,居然在今天都已經完全實現,對此他們非常感動。本人自我內在的要求及所帶動的情操,包括我演講時所說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觀念,必須透過大家的認同,它沒有時空的界限,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神佛轉世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歷練,也都有對每件事情紮實的認知,當我有這種觀念時,也才能夠脫口說出許多智慧的言語。我的每一場演講都沒有準備演講稿,因為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代表著自己,也就是我的精神本來就具備這些特質,所以我的講話速率以及內容所呈現的邏輯觀,才能透過有限的時空,立即呈現給大家,其間坦然的程度我自己最清楚。沒有經過思考就能講出智慧言語,這種經歷來自於自然,自然就是「視名如灰」,也就是「莫名其妙」的最佳註解。

 

每個人身上帶的「名」,只是這一世的一個代稱而已,當不強求於這個名稱時,就不受它的牽扯和拖累,做事自然能夠持平低調,保有一定的客觀程度。尤其是從事心理導引方面的工作者,思考模式絕不可有分毫之差,否則一旦導引出錯誤的觀念或想法,可能會讓一個正常人變得錯亂,此實不可不慎!我個人的道德尺度必然要高於許多人,因為廣大聽眾都藉著我的講經論道,而拿捏出他們生命的價值觀與意義,這麼多人對我寄予期待,我當然得要求自已嚴謹,何況另外一界也同時在審度著我的心思是否正確坦白,所以每一句話說出口都不能虛與委蛇。

 

 

 

■活出自己的勇氣與尊嚴

 

 

一群人當中絕對會有人喜歡出風頭,這是很自然的一種角色扮演,所謂的:「嫉妒安知非羨慕,不遭人嫉是庸才。」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不曾遭人嫉妒,那麼他可能活得很平凡,但是平凡也不見得是壞事。我在工作當中所堅持的理念就是:「傳播善知識,成就功德事。」傳播善知識能一傳十、十傳百,進而影響一個國家的民族性格,那才是真正的眾望所歸,其中精華在於這一份智慧,能讓我有生之年不虛此行,創造出讓大家共享的價值,這同時是堅持走這一條路的最初理念,所以名號早就忘掉了,沒有名就不會沽名釣譽,因為了解莫名才懂得其妙。站在臺上講道是我的工作,我和大家一樣都是現代人,但是我背負著另一個任務,那就是:希望大家在生存之外,還能夠取經論道,獲得一種從來沒有享受過的精神滋潤,並活出自己的勇氣與尊嚴。

 

名字只是一個代稱,不是要使喚這個名來獲利的,出名也有好壞與一時之分,我可以用另外一種角度來論證。在我過去的工作經驗中,對於當事人求助的問題,我通常會提供不同思考角度予對方,另外也會借助他的八字來了解問題核心所在,進一步清楚其時空背景,這是診斷的角度和方法之一。一個人會不會出名天生就知道了,若會出名,出生時的八字所坐的命宮就會有出名的格,這來自於先天格局與宇宙磁場的時空對應,因此自然會有造化,差別只在於成名大小而已。然而一到往生時,所有名號也只象徵著曾經有過這麼一個人而已,功名富貴不能跟著你的靈一起走,因為老天爺只看靈魂的。所以,若您窮畢生精力想要以現有的名稱揚名立萬,那麼就不要太費腦筋,因為對很多事若硬要製造消息面來作秀,反而會搞壞心神,弄得自己坐立不安。虛有其名的沽名釣譽,是不存在於真正實體的,有朝一日就算登上舞臺,也只會出醜而已,他人非但不會產生同情,反倒覺得你罪有應得,這個觀點也可以提供現代年輕人很多啟示。年輕人少不更事,在就學階段或同儕相處之間,往往力求自己有獨樹一格的表現,這雖然無可厚非,但要求得他人肯定自己的能力,並不是來自於你跟他人有所不同。舞臺上的你是當下的表演者,舞臺下的你是一個真實的生存者,舞台上的角色演完了,一下舞台就得忘掉所有的風光,不要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也沒有什麼事可以做、不能做的分別,當你不特意感覺自己有多特別時,反而活得最輕鬆,走到任何地方都沒有罣礙。

 

 

 

■莫名乃在其妙當中

 

 

人出名的同時,反而什麼事情都不敢做,這是通性;其實當一個人身繫於名的同時,若能怡然自得於自己的工作,那麼一旦褪下這個角色,也就能和大家同樣的三餐飯飽,只是多了一份關懷社會的心,督促著自己更精進。「心海羅盤」五週年時,我們對全國觀眾擴大服務,推出《心海羅盤專刊》,專刊的整個編排內容非常專業,是由國內知名的某報界人士負責企畫編輯的,當時他說他在報界這麼久,從來沒看過一個人在舞臺上面對這麼多人,這麼長久的時間裡,從來沒有跟任何一個記者照過面。我所了解的就是我根本用不著特意宣傳,當家家戶戶每個人一傳十、十傳百地在傳播善知識時,就勝於記者的一個版面報導,而且這種過程不會引人嫉妒,也不會彰顯自己有多特別。做事的角度如果拿捏的適切,就能知道自己的罩門在哪裡,低姿態並不是故做嬌柔狀,而是一種沉潛,就像沒有人報導過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但每個人都認識祂們,這來自於祂們知道莫名乃在其妙當中,從修持中自可得到大家內在的認可,這就是一種力道。

 

外在的名終究會成為過眼雲煙,「名」的寫法為夕陽之口,象徵著名不可能久留,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即是此意。所謂有名的人,也只是象徵有一個比較多人認識的人,曾在我們的生命裡和我們走過相同的歲月,如此而已;被認識的人則要用平常心來看待,如此就會發覺自我經營已經漸入佳境。生命終會結束,名字只是剎那間得勢所產生的名氣,「名」本身的虛幻,就如生命的短暫一般;大多數人都很避諱談死亡,但這是遲早要面對的事,愈晚認識就會被它折騰的愈久,提早看穿它的結構,則每天都可以等待死亡,不會產生恐懼,不但不會將死亡當成一種毀滅,更不會惜生恨死。我在《心經開門》中曾提及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人的靈有其一定持平的熱能,所以人的標準體溫一定是攝氏三十七度,當人一往生,靈魂離開軀體時,身體就會開始變得冰冷;人體的熱能就是靈魂本身的熱能,靈魂也是身體的導電體,它和宇宙磁場存在著對應關係。我們常說流年,意指某一時空碰到的事物和當下心境相對應的情緒,所以「運」就是靈和時空產生的映合。從事物的發生當中可以看待自我的修持,修持好的人代表悟性高;生命長短不在於年歲的多寡,而在於精氣神是否飽滿,如能了透這個道理,就能從容的看待「視死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