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五輯

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九【老天無口 藉事開口】(1)

2019.08.13更新

【老天無口 藉事開口】

 

 

經濟的發展造成懸殊的城鄉差距,就拿澎湖地區與台北來比較,大家可以清楚感受到台北大都會中每個人的生活空間有限,寸土寸金少有公園綠地,能享受大自然美景,腳踏芬芳泥土的機會簡直少之又少。經濟發達帶動食衣住行育樂的享受,在「民以食為天」的狀況下,很多人吃東西口無遮攔,飲食過量又缺乏適度運動,也因此衍生出肥胖等健康問題。葷食與素食其實並沒有差別,重要的是人的心要齋也就是心齋,心清了,就像濟公活佛一樣,過了喉嚨都是素的。差別是嗜食肉類的人,在無法控制口慾的情況下,常常因為肥胖導致外觀難看,雖然市面上減肥中心林立,但花錢事小,反覆於其中的煎熬才叫人難受,甚至可能因此賠掉健康,這就是「老天無口,藉事開口」。

 

 

 

■人格特質因地理環境而異

 

 

嗜食肉類者強加於身上的問題不只是有形的肥胖而已;被食用的動物生靈不過是進屠宰場痛一下就結束一切,轉而進入另一界持續其角色扮演,但人吃了之後卻帶著走,一輩子煩惱這件事,這些問題如影隨形的很難立即有所改變,舉凡體型變樣,血液循環不好等生、心理問題皆是。上天創造人之後無法明文規定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的規矩,但一種因會造成一種果,因果的互動與循環自然衍生出天道的規矩。其實事情能不能做每個人心中都瞭解,只是有人昧於良心,以為這樣做別人看不到、不知曉,反而將此當成個人自得其樂的一種享受,一旦大家都如此思考,有樣學樣時,社會上必然產生很多荒腔走板、光怪陸離的現象,當慾望戰勝理智時,只能再度墮入惡性的循環之中。

 

反觀未遭過度開發的地區就有很大的不同,單以澎湖為例,澎湖的地理結構幾乎沒有任何高聳的山林可做為後盾,當地居民從過去到現在,生活一直非常辛苦,甚至遠比受到中央山脈屏障的臺灣本島百姓來的困苦多了。不論是生存環境的嚴苛挑戰,礙於地形及氣候而需與大自然環境搏鬥,或者住所與職場間遙遠的路途往返,都顯像在老一輩的身型外觀上,諸如:臉上的皺紋風霜,粗糙長繭的雙手,但相對的也可看出當地樸素、自然的民風。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澎湖出生的人根器一定好,在修行路上的考驗也比生長在臺灣本島的居民來的少,因為不同的地理環境會養成不同的人,培育出不同的人格特質,這就是物隨人形。以命理而言,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人勢必分佈於各地,但因落地生根的地方不同、環境不一,從小奮鬥及養成的志氣更不相同,人格特質自然因此有所差異。

 

在澎湖成長的孩子其資質的純樸,自然高過其他在都市叢林中成長的孩子,因為當地只有與外來遊客接觸的單純商業行為,少了商場上的競爭,因此只要控制自己的貪念不佔人便宜,生活就能過的自在又簡單,當地居民顯然天生就是一群能夠修行返道的人。千萬不要以為住在當地交通不便,生活資訊缺乏又與都市差距較遠,就認為這個地方沒有發展而感到沮喪,我深刻的感受到澎湖人悟道的靈性會比任何一個地方來得高,甚至大於臺灣本島百姓,特別是當地居民對善知識求知若渴的態度,反而說明他們是最能夠明心見性的一群人,就返回極樂的悟性上將拔得頭籌。然而,當一個地方沒有外在環境干擾時,會很容易將注意力轉移在人身上,一旦發生小摩擦或口角等,就牢記心中不能釋懷,無法用寬容的心境諒解對方的錯誤,這就是這種地理所造成的性格,正所謂物隨人形,這是唯一需要調整的心態。

 

 

 

■自我乃為因果是非的主宰

 

 

居住環境會帶給人一份氣息,同時養成一個人日後觀事的角度;當外在環境干擾少時,內心反而會對某些面相特別專注,在對人方面可能容易顯得吹毛求疵,將仇恨的人事物記得非常清楚,因此本專題就先從地理講起。什麼地形會出什麼人,衍生出什麼狀況,都其來有自,若一個地方的大環境沒有歌聲靡樂,沒有特別的妝點,卻能產生一片祥和,讓每個人的心神都能夠調適得很好,那麼當地人等於先行上了返回極樂的先修班。我們可以回歸待人接物的立足點來看,如果當人要當得受人尊重,永遠要記得一個準繩,那就是不管從事任何事業,或者應對進退,舉凡一切必有因果。所以,面對一切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以為倒楣的事情不會找上自己,其實這都是自己在騙自己。就像有人從來不信神也不信鬼,更不相信命運,凡事都認為自己最大,但是這種人一發生事情時,往往就會四顧無援,因為他的先天根基就已經摒除了貴人引薦的機率。有貴人扶持的人必有上下之分,在朋比平輩當中能平起平坐,對晚輩會真心照顧,處事時也相當在意因果循環,講出去的每一句話都會斟酌再三,這就是做人一輩子必得要磨練的工作。講話的尺度、長度及深度都必須有所衡量,當一句話要說出口時,卻能即時停住的人才是能人,伶牙俐齒、口若懸河的人不代表很行,因為許多事情的發生,往往就是因為所犯的口業太多又不懂得檢點,如此因果自然形成,一切對待問題只能由當事者自己承受。

 

談到承受問題,我們可以簡單的引證說明:民國七0年代左右,許多投資公司吸引了廣大群眾加入投資行列,但日後卻也因為經營不善及惡性倒閉,而接受了司法審判以為懲罰。司法審判的目的來自於該人或公司曾踰越法律條文,因而接受刑法,這是人間公定的遊戲規則。但是當該負責人往生之後,還留有餘債怎麼還呢?其實只要欠錢於人,那麼從第一天到還清的過程中,老天爺都有完整、詳細的記錄,絕對不是人死債就清了;人不可能於短時間賺那麼多錢去還那麼多人,因此在轉世輪迴中可能就投胎成需分食與人的動物體,讓一個個不知道的人參與本身的食物鏈,這就是一種因果的對待,此舉也同時讓許多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後悔莫及。其實一開始每個人對可能發生的一切就能拿捏的很清楚,包括自己的心性、做事方式與尺度,因為只要不欺騙自己,每個人都一定知道是非。是非對錯拿捏的準繩不是靠別人來論定的,自己就是主宰,會發生問題通常是因為自己心存僥倖,忽略了因果所觀看的尺度居然如此精湛透晰、如此鉅細靡遺。許多人無所不用其極的以偷天換日、混水摸魚等方法,希望自己變成最僥倖的人,但到最後,代價往往得自己一個人承擔,甚至還牽扯整個家庭,這實在令人惋惜!

 

很多人覺得自己行事正當,從來沒有訛騙、虧欠過任何人,但為何許多事端偏偏降臨自己身上呢?夫妻關係的對待就常出現此問題,舉個我曾實際碰過的案例,有人不斷的結婚、離婚,每次婚姻也都生有小孩,彷彿他的人生事業就是結婚,最近他又準備要結婚了,我告訴他:「一個人如果對社會沒有交代,或者做了有損陰德的事情,那麼你的孩子們日後所做的事情,你就必須用這輩子去承擔,你必須一直反覆扮演離婚的角色,包括你生出來的子女,有五個孩子就演五次,………」孤兒院的孩子不是憑空來的,很多都是因為天時地利的不和諧,以及父母親不負責任的對待而演變成這種狀況的,但是這些父母的前世又是誰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也是臺灣本島現今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