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四輯

專題論述 第四輯之十二【船尾的燈生】

2019.07.19更新

【船尾的燈生】

 

 

存的過程很簡單,吃東西的嗜好,會因個人的需要而改變,但是人生的方向勢必要透過輾轉反覆,點點滴滴的心路歷程,作為思想的借鏡,以及日後行事的一種指標,不管是家庭生活、教育體制、個人財富或是事業的經營等等,我們都可以從經驗中獲得啟蒙及獨特見解。然而許多人並沒有因為過去的挫折,帶給自己特別的見解,反倒是重蹈覆轍,人家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過去所做的錯事,要將它當成此後經營自己人生很好的方向:「船尾的燈」也同時在告訴全國百姓,從農業時代的華路藍縷,走到今天的已開發國家,在經濟成長過程中所歷經的艱苦動盪,也要藉以成為整個國家百姓未來遵循的方向。

 

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累積了極大的挫折感,這種挫折感源於不懂得用「船尾的燈」所顯示的經驗來告誡年輕人,臺灣有句俚語講得很好:「若無年輕不會想,就無路邊萬應公」,意思是:如果沒有那些不會想的年輕人,也就不會有馬路旁邊這麼多的萬應公廟,因為他們一時衝動不會想,方導致因車禍、殘殺、打架,或者其他意外事故等,而捐出自己的身體,個人身亡不打緊,為人父母者必也承受重大傷痛,所以才有所謂的:「大人生日吃肉,孩子生日就打」,這在告訴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能寵,也不能放任姑息,讓他們養成錯誤的觀念習性。

 

 

 

■刈菜不割不成株

 

 

現代的父母不太了解「刈菜不割不成株」的道理,上一輩的人留了很多俚語告訴後代的人,凡事若不去扳正,自然會藤葉橫生,無法在一定的規矩下理出自己當人的頭緒;一般人的教育方式,總是給予孩子最優厚的物質條件,一想到這些小孩子的未來,一股強大的危機感不免油然而生。年輕人先享受那麼多,在人生未來的際遇中,必然難以承受著緊接著而來的難過與痛苦,我們從過往的前輩或者歷史朝代來看皆然;未來的二、三十年中,這一代年輕人的資質是否有能力擔當起國家重要的任務?如果這一代的年長者不懂得對他們有所要求,必然任令他們一生散漫,表現不出執著或認真的處世態度,只會要求提高個人待遇、加長休息時間、重視一切享受等等,未來,無論兩岸或世界局勢或將融為一體,或相互有所競爭時,這一代的青年人勢必承受他們先享受過後所帶來的苦難。

 

「經驗」並不只是要告訴人們什麼事情可做,什麼事情不要做,「經驗」主要告知的是其反射作用今帶的語意禪境。中國易者之學學得精透的人,人們叫他未卜先知,但是各位哪一個人不是未卜先知呢?!只不過你們沒有看元穿、了透事物所給予的警示,以及這個警示真正的含意及象徵意義而已。人生最可悲的事,莫過於常常扮演著知識的船尾的燈,卻不懂得將其做為自己行走方向的指標;報紙每天報導很多事情,讓我們有機會吸取知識面該有的養份,但我們卻沒有從另外的角度出發,對人生做不同層面的探討;譬如,大家都覺得當今整個國家的經濟景氣不好、賺錢不輕鬆,但是賺錢輕不輕鬆,並不只是國家整體環境的帶動而已,最主要的還是個人角色的扮演,這才是真正你要認知的經濟走勢,因為只有了解自己的角色扮演,才不會覺得賺錢不輕鬆,只可惜許多人不知道這一點,常常將自己的慾望推與眾人齊等,於是在不得志、心餘力絀的情況下,莫須有的感嘆便常常浮現於生活中。

 

 

 

■三千年的田地八百主

 

 

有句臺灣俚語:「赤兔馬綁在將軍柱」,意思是說:飛馳萬里的千里馬,被綁在將軍柱上,牠便動彈不得。目前經商的行業中,有許多不得志的中年人都有這樣的感觸,整體大環境將他們悶得透不過氣來,而自己又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道要如何開拓自己未來的事業前程。一個人成就他的事業時,大環境的形勢的確是重要關鍵,但就個體而言,自我的認知卻更為重要;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當老闆的料,也許你稱羨別人富有,但「三千年的田地八百主」,三千多年來這麼多的田地,也歷經了八百個主人,一塊土地從日據時代到今天,已經歷經了多少人的移轉,未來還會轉個不停,凡事不過是過往雲煙罷了。生命轉折的契機,除了角色扮演的自我認知,另外就是由經驗獲取智慧,如果你從事的是商業行為,今天以前,你是否了解自己適不適合當生意人,是否有辦法跟他人共事,也是挺重要的認知,人家說:「三年可以出一個狀元才,但是無法出一個好合夥」,三年要出一個狀元很簡單,但是要出一個可以一起共事,共同開展事業的合夥人,則非常困難。

 

現在的經濟局勢不穩定,主要不是因為國家走勢的問題,如果我們深入的看待這個國家,會發現民心丕變,整個人性心理都已經變化了,大家都不想賺辛苦錢,凡事講求快速又好撈,於是慢慢的轉為投機。前陣子因為演講的緣故,我到台北火車站五樓演藝廳看場地,剛好遇上假日,那邊正在做股票分析,滿滿的人潮很難擠進去,這種狀況讓我想起民國七十八年的景況再度湧現。

 

人云:「瞎子不怕槍」,我們常把過去碰過的事情當成船尾的燈,當成經驗,至於後面怎麼走便忘得一乾二淨,大人教孩子時,常常說:「以前就曾告訴過你,你怎麼不會想!」,但是大人自己有改變嗎?很多事情一樣故態復萌、沒有改變,就拿賭博的人來說,人家說什麼鬼都不怕就怕賭鬼,因為任何錢他都敢拿去賭,總想著再賭賭看,說不定可以撈回一把。一般人犯錯時,不懂得將錯誤經驗當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借鏡,輔佐自己未來的方向,所以許多人時常覺得力不從心,很疲憊,這都是因為人事物的結合沒有辦法恰到好處,人事物的理想結合,首先要反省自己的待人處事方式是否合適,第二要考慮我們的角色扮演是否正確,第三則要考慮自己的運氣,當這三個因素都無誤時,才能成就成功的事業,如果遺漏任何一個因素,必然慘遭滑鐵盧。

 

 

 

■借鏡別人 導正行事方針

 

 

再舉個例子,現在的社會已經走出過去的封建思想,但是社會開放也讓許多婚姻關係中的中年婦女感到岌岌可危,我接到許多婦女朋友的來信,都是有關台商在中國大陸包二奶的事情;很多過去做加工業、機械加工的工廠,因為臺灣產業結構的改變,不得不到大陸設廠,而這些留在臺灣,曾跟著先生吃苦奮鬥的太太們,便開始惶恐不安的生活,因為她們的先生出去以後像丟了,回來又像撿到一樣,這種問題為什麼層出不窮?因為很多台商到了大陸耐不住寂寞,男人之間彼此又互相壯膽,自然你有我也有,但是「一個家,如果要興要置兩犁,如果要敗則置兩妻」,更況乎「家人就是不能再加人」,許多人存著僥倖心理,認為不被知道,回來就沒事,但運若不好被知道,怎麼辦?!明明知道這種事情會帶來慘痛的教訓及家庭的破裂,也知道這樣的感情不會有結果,仍然有許多人甘冒風險,這都是內心裡只知道什麼叫船尾的燈,卻不知道從船尾的燈的「許多人的借鏡」中,導正自己行事的方針。

 

我們談船尾的燈,是要讓親近二十一世紀文明的各位,將自己周遭發生的許多狀況當成自己的座右銘,無論是教育、婚姻或是夫妻關係,這些狀況隨時都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不要只將它當成故事或知識看待;所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只是時機未到」也同理可證。談到報應,我們將話題轉到「福德」與「功德」。大家都知道要做好事,也沒有人認為自己是壞人,我可能殺人越貨搶到一萬塊,後來看到窮人於心不忍就塞個五百塊給他,以為這樣就能平衡自己做惡的業障,錯了!福德必須要真正的照在自己的智慧與良知之上,才叫福德;臺灣有句俚語說:「小鬼不堪大把金」,拜小鬼若用大把天公金紙,小鬼是無法承受的,同樣的,一般人也無福承擔外來的福份,打個比喻:前幾天吃飯時,有個朋友說他有個姨丈,是曾經發生火災的台北時代大樓的管理員,火災一發生時,他爬上頂樓,但頂樓早就被拴死,於是很多人就衝到另外一個小房間去,那時,每個人都倉惶失措,只有他很鎮定,當直升機一來救援時,他拼命的讓年輕的小孩先上去,結果大家都安然獲救;七十三歲的老先生感觸最深的是:自己並沒有做過顯赫的善事,只是因為常看心海羅盤得到許多生命智慧,讓自己能在剎那之間了透生死生死不過是一呼一吸之間的差別而已,因而勇敢的面對生死,所以沒有被死亡考倒。這個故事也在告訴大家,一個人立身處世時,只要昇華自己看事情的智慧,就會有功德。

 

 

 

■建立應該有的人生觀

 

 

福德的來源並不是要每一個人拿錢去布施,那太膚淺了,就像我曾想要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翻譯成台語,但事後又考量到如果我所談的話有語言隔閡,那我隨時可以讓這些聽眾滿足自己的聽覺感受,只可惜我講的內容與角度,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曾說過,也不曾聽過別人說所以這些人想的事情都很固定化,即使翻譯成台語,也不盡然能接受,就像日常生活中,人家說什麼法會、大廟他都去,但是法師在講經時他聽不懂,只知道上面有人在說話,後面有尊佛在那邊,說完大家走了又分東西,就覺得有福德了,他的經驗法則是這樣,所以他以此當成自己經營福德的經驗,可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經營自己最大的功德就是開智慧;開智慧並不是因為他年紀大了、沒有學識,重點在於對事情的認知,有沒有放下當人的身段,好好的處理人生該追尋的道路。

 

提到這裡,我再打個比喻,前幾天有一個從國外移民回來的朋友,看了心海羅盤的節目之後,趕緊與我聯絡,同時也買了我的一些作品;由於近幾年國內發生許多駭人聽聞的事件,不管是政治事件、社會治安、天災地變,都令人覺得岌岌可危,這個朋友也問我:住在臺灣到底安不安全?這輩子應該留守在這裡,還是應該回美國?當他把一大堆問題丟給我時,我很簡單的告訴他,答案不是去與回的問題,也不在於環境的不同,而是你用什麼智慧跟這個環境相處,用什麼理念來看待整個人生觀,不管天涯海角,只要具備著應該有的人生觀,你都可以過得非常富有,這在我的演講專題:「少小離鄉老大回」、「去也空空,回也空空」,都曾經提過。

 

很多人出走,很多人回來,當初有人用四十塊台幣換一塊美金去到美國,沒想到時不逢辰,沒什麼特別的造化或建樹,於是一塊美金換二十幾塊台幣回到臺灣,這一來一去,經濟上的損失差不多一半,美國那個地方地大物博沒有錯,但是孤獨難挨,許多時候越待越傻,沒跟人接觸、談話,就沒辦法開自己的智慧、剖析自己的思考能力,所以很多女人男人沒有工作,每天四目對看,一點意義都沒有,最後沒辦法還是回來臺灣,回來之後,這邊的治安又讓他覺得惶惶惑惑,於是動搖念頭想再出去;上山也一天,下海也一天,做人並不是到處選環境讓自己過好日子,如果我們不以思考、智慧當成精神的食糧,到哪裡都一樣。

 

 

 

■充填智慧的精神食糧

 

 

地球上,越不動頭腦的動物吃的越多、越猛,就像野獸類動物不需要動什麼頭腦,只負責這一餐下一餐要飽,只負責獵取牠認為應該得到的食物,人類如果不動頭腦,不用智慧的精神糧食來充填自己時,那個人吃飯一定很大碗;我時常跟朋友說,飯若吃的多,命就不好,因為你無法用頭腦思考不同層次的智慧,以判斷自己應該有的選擇,沒有辦法判斷跟執行,就會有落難的時候。

 

我們周圍的親友一定有人曾經病倒,有些人生病時不會倒也不會好,就一直拖下去,因為他們一直認為自己生病了,卻不懂得用心治病,不懂得用自己內在的思想來調適生理上的病,於是便長期在這樣的病態中受苦;生病久了,一般人根本不需要醫生,就能知道自己得的是什麼病,在生病的過程中,不知道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這個病,就叫船尾的燈。只看到船尾的燈,那是普通人,可以從船尾燈所走過的痕跡,看到後面的方向,那才叫能人,只可惜我們很會談論別人所曾經歷的事情,卻沒有將別人曾經歷過的錯誤,用來規正自己行事應有的方向,以致於這個社會痛苦的人比較多,所以我才說人生在世,很多事情要慎重的看、認真的看,看出它的精髓、看出它到底教我們什麼。宇宙造人時,為什麼只給我們一隻嘴巴,卻給我們兩個眼睛,一雙耳朵呢?就是要我們少說、多看、多聽,然後懂得形成遠見。高瞻遠矚的見解來自於個人的氣度,面相學裡說的小鼻子、小眼睛,就是看不遠、氣息不寬、度量不宏的意思,由於自己的度量不寬宏,就無法將過去的事物引為借鏡,以規正自己日後所走的方向,人類可以沒有電腦的記憶容量,但絕對不能沒有度量,只有寬宏的度量才能夠從船尾的燈,找到真正往前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