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三輯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二【好材流不出安平港】(2)

2019.06.04更新

【好材流不出安平港】

 

 

■明確掌握環境的大變動

 

 

有句臺灣俚語很有意思:「拿竹筷子不敢挾人家的香菇肉,做泥工的人蓋房子按半料。」竹筷子不珍貴,但香菇肉在以前很名貴,所以瞭解自己的人拿著竹筷子,不敢去挾人家的香菇肉;蓋一間房子的材料,雖然已經準備足夠了,但要將它當成二半來用,也就是有自知之明的意思。這也說明每一個人都要從第一個立足點開始保有個人的自我認知,才有資格走入第二個方位,第二方位就是進入社會的階段,職務有高低,但領導的不是階級,而是一種方向;惟有懂得方向,入社會時,能因材而施教於自己,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如此好壞自然心明肚白,也就能從年少時的認知慢慢跨入中年,了解自己的人生拿捏尺度。

 

對於一個人而言,首先必須先找到好的住場,因為好材料一定要有好地方來表現,也就是要有懂得欣賞的人來讓自己發揮。有句臺灣俚語:「在家爛莿桐,出外奇楠香」莿桐是不名貴的木材,但是讓這樣一個人出外打拼,回來後可能就變成奇楠;奇楠是非常好的木材,我們點的沉香就是奇楠香。由此可知,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環境的大變動,並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因為先站好大環境,才能夠事業有成。就我個人的選擇,我覺得臺灣的環境最適合,因為臺灣在做事業上有競爭力,也是修為最好的環境;臺灣人心險惡、環境污濁,在這裡修才修得出東西來。若在加拿大一望無際,自己一個人好像孤老一樣,根本無法修,也修不出什麼名堂,要修靜又不靜,因為不能看破不住山。一個人看不破不能住在山裡面,因為在那個地方黑漆漆的沒有人可以說話,每天只能看到老婆小孩,到最後三、四個人也鬥不起來,沒有漣漪就沒有修為。所以住場環境不但可以提供個人生活物質所需,也是個人修道之所要,環境選對了,蓬萊仙島會出仙,因為在裡面修久了自然會變仙。

 

人生當中每樁事情都要訓練自己,就像過去的牧羊人或牧馬人,要把馬群或羊群趕好,讓牠們訓練有素,就要懂得除掉害群之馬。害群之馬就在自己內心裡,心裡有多少隻害群之馬自己最清楚,別人都摸不透。當一個人的心裡想做修持成長的工作時,就要明白自己的長短,而害群之馬的去除,意謂著當自己走到中年時,要懂得多元化的學習。不管在外與朋友相處,或是平常談論事情,很多人都只能談自己維生的專業,除此之外,其他事情要能說得有見解的人,畢竟是少。很多人常常在吃飯時人云亦云的談論報紙上所寫的,其實如果想藉此提升自己內在的資質和內涵是非常困難的。

 

 

 

■人人都需求多元化學習

 

 

每一個人都須要多元化的學習,各位若能將「心海羅盤」所提供的有關宗教、哲學、命理、心理層面的思考,當成可以探討的事物,如此在整個社會中自然就是好材,因為你懂很多又不會胡說。很多人常常一知半解又愛吹牛,人家說:「膨風田雞殺無肉」就是這個意思,一旦碰到行家,自然很容易就被揭穿了。很多事情小孩不懂還情有可原,但大人不懂的話就罪無可赦了,就像有人傳說奇門遁甲可以遁多少分,結果真的就有八、九千人前去請示,而很多應考生因為負擔不了其所收的昂貴價碼,便將這個訊息告訴父母親,父母為了讓孩子的成績多個五十分,便狗急跳牆的將錢拿去賭賭看。中國哲學曾說過:「好東西、好學術可以成為輔佐自己日常生活見解的力量,但絕對不是操縱自己命運的工具,若當成操縱命運的工具就是悲哀。」吹牛是一種無知的生活態度,無知就無法發揮長才,因為所知有限。若一個人所知的都是競爭的東西時,就是一種悲哀,如此人生必然過得很狹隘。

 

今天政府雖然區分了很多部門,但除了到達某種層級以上的政務官可以換位子,搞內政的可以搞外交,搞外交的也可以搞交通,其他階層以下的,包括白領階級的上班族,大多數所學的專業都不相上下,比較起來輸贏沒多少。這時就必須衍生出其他觸類旁通的知識,進而變成自己內在的資質,才能變成可造之材,也才能將資質發揮無遺,真正實踐人生的規劃。人生到了中年時,多元化的學習是最必要的,因為這個時候上可開發自己的前程,下可教育自己的子女,兩者串聯之下就能慢慢的堅定自己的人生觀。通常孩子教得好的父母比較有自信,「好」不是指會念書,而是建立好觀念;現在的父母活得沒有自信,不是因為待遇不好,或生活中的物質壓力所造成的,最沒有自信的是發覺自己如此認真的工作,孩子卻還是不受教,而不受教必然是因為長時間的對待讓孩子產生錯覺,而衍生今天的壞習慣。從這個深刻的體會中,再從中年的實踐,慢慢就回歸到老年日薄崦嵫的時候,這時就必須要能看破自己。

 

 

 

■老年人應有看破自己的觀念

 

 

看破自己是給年紀大的長者的一個建議,因為不管今天走到幾歲了,只要沒有追逐,就沒什麼好追求、好迷失與好放棄的。在人生的追求過程中,大家都以為自己好像在追什麼,其實我們什麼都沒有追,只不過因為走在人生中,我們不停留於一切,但也在一切之中,這是很重要的觀念。人生的過程中一切不停留,每一個分秒都在轉動,每一個人事物也在相互對待碰撞中,我們絕對不會因為某個人事物的佇足動念,而產生業障,所以不停留於一切,但也在一切之中,就是我們既不追逐也不迷失的一種境界,此時也就能漸漸的看破「擁抱有時」與「擁抱無時」。

 

前陣子記者在美國採訪蔣宋美齡女士時,她對人生到老的感覺,就是擁抱有時與擁抱無時。「過去王謝堂前燕,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年老的時候就要把這種問題慢慢的去除,讓它很自然的開合自在,來去自如。「看破到最後」就是給老年人的觀念。

 

生命分成三部曲:第一部曲認識自己;第二部曲壯高自己,壯高不在權勢財富,而是將自己的資質做中年的鍛鍊,如此到老年時,才有程度看破人生。當看破人生的時候,在老天爺眼裡你就是一個流不出安平港的好材。在中年時,每個人也都能成為好材,除了專業知識之外,還要懂得涉獵很多可資延用、提升資質的觀念,並且能夠觸類旁通,知識才能淵博。年輕時則要懂得覺悟,知道自己該選擇哪一條路,並懂得與父母的意見溝通,如此便是好材。芸芸眾生沒有一口材是壞材,只要當人都是三才之一,端視自己花多少心思在耕耘,如果只知道追求生活裡的酒醉飯飽,在物質生活上提升自己的價位,在住宅條件上調升品味,這些有形的東西遲早要幻滅,這種幻滅就是因為將有形物質的追逐當成標的,也就難免痛苦。一個人如果能夠找到立足點的方向,喜怒哀樂在他的臉上就不會有特別的表情,相對的,其心中必能逐漸瞭解世事無常,並在不同的變化中找到真正的「常」,經營出應有的亮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