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二輯

心動時分 第二輯之十三:請問葉教授,心靈與心理究竟有什麼區別?謝謝。

2018.09.13更新

問:

請問葉教授,心靈與心理究竟有什麼區別?謝謝。

 

 

答:

這個問題就問到心靈與心理的核心,心靈的「靈」是無形、無一色、無相的,它是一個人與生俱備的修持原點,從這個原點中可以拉出我們的魂魄。從道家觀來看,靈性就是一個人天生的資質以及外顯的氣質,所以靈字可做氣質來解釋。

 

氣質要透過長時間的修持才會有所改變,它是一種有深度的質量。我們說這個人看起來很有氣質,這個氣質可能成形於他不為人所知的厚道、仁慈、大佈、大施、大捨之下,而展現在他的容顏,讓人乍看之下感到祥和與仁慈,這就是靈性的修持。靈性的修持已經自然的存在他的內心中,讓他的呼吸永遠都是春天,為什麼有些人的呼吸永遠是秋天或冬天?靈性的修持就是春夏秋冬的差別。

 

一個人取之於春的時候,會感到溫暖,所以取之於暖就是春天;取之於冷清、哀戚的時候,就是秋天;若取之於陰暗時,就是冬天;取之於太陽時則是夏天。活在暗與陰的地方,那是靈性;活在暖跟陽光普照的地方,也是靈性;靈性經過漸漸的無形修持,讓人家覺得易於親近,這叫心靈,也因為易於親近的關係,所以能夠一點通。

 

我相信看到「心海羅盤」的電視節目,因為不想看而轉掉的,一定大有人在,有些人看到我在台上講話就害怕或厭惡,因為心有靈犀不能一點通,彼此之間不能產生默契。默契就是靈性,這個世界不需要經過共同語言就能夠相互了解,我們稱為默契;就像全世界的笑容都是一種樣子,哭是一種樣子,生氣也是一個樣子,這都是默契的臉形。心靈的基本面要經過研修,才能成長出智慧,也才能顯像於外。

 

反過來「理」就是我們所掌握的喜怒哀樂愛惡恨,人的七情叫做理,七情跟六慾就叫心理。我們來世間這一輩子就是要修七情六慾、修心理,以騰升我們的心靈,若沒有修掉七情與六慾,就不能找到心靈,也就只能活在表象世界裡。活在心理層面的人,對於希望得到,想要拿到的事物,會用最直接的意識表示,就像嬰兒肚子餓時,第一個反射動作就是用哭泣的方式來表達他的需要。人類存活的最直接表達就是心理的反射作用,心理的反射作用也就變成一般人的常態。某些德高望重或入定的高僧,卻能夠把理字去掉,而走在靈界,因為他們已經提升心理的七情六慾,轉而成為空性,有空才能有靈,有靈才能產生道,空靈是相對待的。

 

人千萬不要活在心理層面,因為心理層面隨時在轉變,「人類因累積了貪婪而追逐,歷史因累積了不滿而改變。」貪婪就是心理,只有斬除心理的七情與六慾之後,才能走向靈性的空間,此時便能百毒不侵,周遭所有心理層面的問題,便微不足道了,這才是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