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二輯

心動時分 第二輯之十一:佛家有「回航普渡」這句話,是希望悟道者能夠發願來世再回到世間渡化更多的人,但這和葉教授常說的希望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的境界似乎有所不同,請問葉教授我們該如何取捨呢?

2018.09.11更新

問:


佛家有「回航普渡」這句話,是希望悟道者能夠發願來世再回到世間渡化更多的人,但這和葉教授常說的希望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的境界似乎有所不同,請問葉教授我們該如何取捨呢?

 

 

答:


一個人在世不管扮演的是公侯將相還是平民子弟,當嚥下最後一口氣的那一剎那,都要能做些好事情讓人家寫,或寫很好的一書讓人家看,要不就是留下很好的話讓人家繼續聽,這就是榮耀的事。

 

一本好書絕對可以讓人看過兩次以上,因為裡頭有好見解和好觀點。有時候過去看過的事情,經過時空的洗練,年歲的增長,日後觀感也會慢慢的轉變與調整。年輕時或許急於經營的是一種安全感,譬如說金銀財寶的累積、功名富貴的找尋,這種慾望畢竟是人性使然,然而當走到四、五十歲時,往回一看,可能就更有見地與視野,也更懂得社會脈動。在這個階段,了解百姓疾苦的人,就會逐漸瞭解自己應該「上助天庭轉法輪,下渡眾生救疾苦。」這個觀念動的就是每一個人的善根善意,有人用布施的、有人以身體力行,各以不同的方式來回饋社會、幫助他人,如此,若懷著這種良好的感受往生了,也會贏得世人的歌功頌德與讚揚,而神界、鬼界、靈界也都會了解。

 

在整個傳承循環中,要發回航普渡的願,或是佈耶穌的願,都代表著個人的人生角度。神愛世人就是上帝在我們當人的過程中,先給人善念的根基,以做為個人人生的引導指標,希望每一個人往生之後,都還能有機會回到人世,為眾生普渡。若能堅持這種信念來演自己這輩子的角色,非但能夠卻除周圍的誘惑,還能通過嚴厲的魔考,人生必然就能走得乾乾淨淨。乾淨淨的人生是神佛的引領,但這個引領並不是要我們一定得回來擔當人這個角色,神佛的主要目的在於強調人生要活的值得。活的值得的過程門要怎麼開?不管開賺錢門、開功名門、或開佈道門都可以,各門各人開,悟性高的人就會開對,開對自然能走得舒服輕鬆,走到一定階段時自然就有迴向。

 

「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與神佛的「回航普渡」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若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那麼這輩子自然會修好,佛用回航普渡的角度來引導,就是要人這一輩子好好做人,只不過一個由我說,一個由佛說。兩者之間最後的結論都是要眾生脫離苦海,以脫離苦海為人生目標。

 

我在心經開門中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神佛的微妙道理與文字是沒有關連的,因為道理根本不需要與文字結合在一起。其實每一個人都知道道理,只是有人將道理蒙蔽了;世間的是非善惡只要當人都知道,沒有識字與不識字的差別。神佛或心海羅盤引領各位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找到自己修持的方向與目標,因此不管發願「回航普渡」還是發願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都是一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