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月刊

典藏月刊 創刊號 教授專題論述【生死之前 做過多少好事?】-1

2024.02.01更新


【生死之前 做過多少好事? 普賢行願–「布施」為先】

大多數的人

都要等到「行有餘力」時

才會想到 要在社會上做成不同的奉獻與付出

但是 正因為這個觀念的錯誤

讓很多人都學不好 更讓許多人都沒有辦法「做善事」

其實 所謂的「善行」

就在每天觸摸可及的地方

處處留心皆學問

從食 衣 住 行 育 樂開始

日常生活裡 點點滴滴的事項

都可以是在---「做善事」

 

■心海茫茫 善知識導航

    生命所走過的過程,有許多點滴的事項,必須要的注意;尤其是,當我們每一個人,修行到某種程度時,會漸漸的感覺到「一年很容易又過去了!」,其實,十二個月走過來很簡單,但是,大家的心情,總會遇到不一樣的事,而每一樁事情,都是用來激勵、砥礪大家的。

    上天有好生之德,知道大家在這個地方,花了這麼多的精神追尋善知識,目的也是要讓大家,在有生之年,短短的七、八十年歲月裡,求取到「自己心裡內在的紮實感」。

    或許,從小開始,我們沒有辦法馬上理解到---什麼是「智慧」?

    但是,「靈性」是從來沒有休止過的;有一天,當上帝對你的啟蒙一打開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會感覺到,許許多多過去所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會在突然之間,讓我們舉一反三,產生智慧的萌芽,也碰見許多事情的轉折,更讓我們突然感覺到,曾經苦惱過的事情,「怎麼那麼傻?竟連那種事情都想不通!」

    這些都是自於一種長時間「善因 善根 善氣」的累積,才能夠達到的理念;否則,一輩子就如此庸庸碌碌地走過的人,實在太多了!大家只是沒有看到而已。

    像在台灣比較大的城市,尤其是高雄、或中部的加工區裡,上下班尖峰時間人群突然湧出來的時候,就好像「沙丁魚」一般;每一個人,都帶著每一個家庭的問題,也都帶著每個家庭所造的「業」,而這些事項,還是要當事人自己去擔負,而每個人,都必須要在自己的心念裡,把持到一種非常穩定的狀況,而要如何把持?就是來自於---先前所累積的「功德」。

 

■三災八難遍地流 天地迭轉末三秋…末法時期

    生死之前,做過多少好事?我是不想再加上「到底」兩個字;因為,如果要再加上 「到底」,就是已經開始要反問你了!

    正如我常常跟大家講的,什麼叫做「三災八難遍地流」?

    從過去古書所言,或在中國大陸的一些史蹟,可以想見,在當時兵荒馬亂的時代裡,到處哀鴻遍野,暴骨屍寒,很多神佛看到了,心裡面都暗自飲泣,在如此戰亂的年代,人在非常飢寒交迫的狀況下,到最後吃什麼?吃牲畜,先吃馬,然後吃牛,到最後吃什麼?…「吃人」!吃人就是「末法時期」。
     今天,雖然並沒有戰爭,尚未到達兵荒馬亂、暴骨屍寒的地步,但卻已經有「人在吃人」的情況產生,也可以活生生的,把人這樣子「割」、這樣子「殺」,道理在哪裡?因為…那種本性已經出來了,原先已經擁有那種本性的人,正處在這個社會裡,跟我們共同生存了!有人的行徑已經存在著這一種因子,與我們在一起過日子了!這就是…「末法時期」。

    也許,你會覺得很奇怪?他為什麼會吞得下去?怎麼會吃得下去?我說,「他怎麼會吃不下去?有什麼原因會吃不下去?」原因是來自於…當一個人常常在著相於自己「外在形體」的同時,就是這一輩子最大的敗筆!

    換言之,這一輩子,之所以沒有辦法開智慧,就是因為,一直執著於外表這一個「相格」;但卻不了解…「靈魂的精氣」,才是維持你的永恆!

    在一貫道當中裡面,有降乱扶鑾的,談到地獄十殿遊,從一殿、二殿、三殿、四殿,以至於到各殿,所行遊下來的記事史錄,以一貫道的解釋,是來自對於眾生百姓的體恤;曾有一個門生,藉著濟公活佛的帶領來遊玩地府,而寫下一個「地獄遊記」,裡面很清楚的講到「十殿」,如何去對人的靈魂做成糾正,「糾正」每一個人過去的行為跟行徑。

    「你」,絕不是用今天所看到的「身體」,來表徵著你個人;否則,如果你曾經看過自己小時候嬰兒的照

片,然後到老了、最後行將結束時,再問你說「這個人是誰?」,你絕對不會相信,照片中的嬰兒居然是「你」!這就象徵著:人是多麼地「著相」!

    然而,「靈魂」卻是無論何時,別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不管在哪一個陰曹,或哪一界裡,「靈魂」都是不會變化的,經由靈魂思想的汰換,智慧的啟迪過程,才能夠分別出,是走往「西方極樂」,或是回到所謂「地獄惡鬼道」,各方的處罰都會有,各方的禁閉禁錮也都會有,無論是如何地被折磨、被苦刑,到最後,終究被關會有一定的時間,猶如「孫行者悟空大聖」,也是在如來佛掌下,五百年翻一次身,到了最後,祂還是翻出來了啊,而今天同樣一個「靈魂」的質,關到最後,如果沒有洗乾淨,仍然帶著過去的獸性,輪到他再轉出來當「人」時,當然可以吃人肉,怎麼不能吃?靈魂沒有經過「教育」、沒有經過「汰換」,當然就可以吃,而且還吃得理所當然,這也象徵著,大家在看事情時,絕不可以太單純。

 

善根因緣具足 得聞善知識

    我有生之年當中,包括存在中國大陸、以及後來回到台灣來,所有看到過的事情,事事項項都讓我深深地體會…目前活在台灣的人最富裕的地方,是來自於,大家能夠靜下心來,在這麼好的環境裡,聽到這麼好的、能夠餘音繚繞的「善知識」,打通了思緒裡面的任督二脈,讓人生這一趟走出來很紮實,不會覺得空虛,更不會覺得恐怖跟恐懼。

    在「生」之前,我不知道「有沒有過做過什麼好事?」,因為當一出生,只知道父親姓什麼,比較好命的,至少還能夠知道父母親是什麼人;如果命比較不好的,甚至連「父母是誰?」都不知道,正如孤兒院裡,有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因此,可以了解到,原來,在姓氏的淵源、沿革中,我今天有幸遇此機緣,能夠好好地坐在這個地方聽講,可能自己上輩子做的事情不會太差。

    最起碼,在嚮往這一種精神領域的範疇,包括個人修持點裡,可以實實在在的感覺到,有這一種基因來接受這一種語意、這一種意識,代表著「福份」還夠,代表上輩子做的事還不差勁。

 

■人人皆知有來生 何不早修來生福?

    任何人做事業,無論是謀略也好,或者是計劃性的經營,絕對不是馬上開店,就馬上能夠賺錢,包括所有開公司設廠的人,他們計劃目標,如果能夠在三年內,做到有盈餘的話,就算是非常不錯了;相對的,我們的「人生」,今天來到這個世界上,「做人」到底是做哪輩子的人?…是做「下輩子」的人,絕不是做「這輩子」的人,不是做「這輩子」的享受!

    不會成功的人,不會做陰德的人,沒有修持的人,都是在做「這輩子的人」;但是,懂得理念、有未來瞻觀的人,是往「下輩子」看,我的行程、看法、走的段數,才是要努力的!才是自己所要求的!所以,由於每一個人修持的深度不同,大家認定方式也不一。

    一個「人」走出來當人的時候,雖然「前世」已經不知道了,但是,可以理解到…前世的「因果」,足以顯像在這世的外型、造型,可以顯像在「眼、耳、鼻、舌」,可以顯像在「骨相」,可以顯像在所有我們看得到地方,這便代表著:「身體每一個地方,都累積了曾經有的過去」,這一點是絕不可否認的。

 


■萬流歸中宗眾教平等

    地獄裡面有一個「聽經堂」,「聽經堂」並不是用苦刑處罰人,但是必須要在那邊抄經、聽經、上課,讓沒有辦法回返西方極樂的人,先聚集在那裡,聽完經、了解經義後,才有機會往上騰升。

    「聽經堂」裡的人,是從哪裡來的?就是來自於:當初在世的時候,執著於「只能信這個教,別的教派都不能信」的人都要進去,例如「我是信耶穌的,那你們信佛教的就不行」、或是「你們在拜的是木頭雕刻的偶像,那種教不行」,如果有這一句話出去,就要去「聽經堂」裡上課,那些人裡,有阿拉伯人、印度人、也有台灣人。
    人專篤信在「我執」的教理,就不是「萬流歸宗」,所有宗教的教義,都是「勸人為善」,沒有哪一個教義,是要人做壞事的,都是「人」有偏頗,一直要傳誦這一個「教」,才叫真正的「教」時,那在回去之前,要先去「聽經堂」裡聽得清清楚楚,讓你知道什麼是「萬流歸宗」,了解到所有宗教的信仰,都是以「博愛」為基礎作出發點,讓你知道全世界的宗教「佛、道、儒、回教、與耶穌」,這五教互為聯盟,正所謂「一枝分五葉,結果自然成」。

    如果有「我執」跟「偏頗」,就必須先把經義都聽清楚了,才能騰升往上一格,或許在當時,曾經對某種宗教信仰非常的篤信,也做過很多好事、善行,但是,只要這一關沒有過,就不能騰升,就像在司法官考試、或律師考試時,不管其他科目平均有沒有超過六十分,只要「國文」一科不及格,即使其他科目都通過,也無法通過考試…這是「規矩」。

    相對的,我們今天當「人」,外在修持的再好,但如果在內心裡面,對於「修養」這一點,產生「分別心」的時候,比如:「我信耶穌,信的很虔誠」,但一聽到別人說「他信回教,也信得很虔誠」,結果就兩個每天打架、每天廝殺,到最後搞得雞飛狗跳的,信到綁炸彈,信到連「怎麼死的」都沒關係了!

 

 

■反問自己

生死之前

究竟做過多少好事?

    生死之前做過多少好事…轉世輪迴的作為點。

    「人」在先天上沒有辦法決定,要「在哪一個地方生?在哪一個地方死?」,但是,道德、勇氣、曾經走過的路途,都會影響到降生在哪一個地方的落點,進而讓他有機會去探詢到智慧的門鑰,當這個門鑰打開的任督二脈,才知道說:原來…一個人活在整體的環境裡,生死之間,並非一定要做過什麼特別顯赫的好事,但每一個觀念都能堅持在「中庸之道」,所謂「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這「中庸之道」如果能夠恪守、遵守,那麼所走的路途,會有很多地方方向一直在做變化。

    日常裡,我們經常說「做好事」,大多都圍繞在「那個人有錢捐錢到那裡?」,或是「那個人花錢造橋、鋪路」,大多數的人,都要到「行有餘力」的時候,才在社會上做出不同的奉獻和付出。

    但是正是因為這一點觀念,讓很多人學不好,這個角度的錯誤,讓許多人都沒有辦法「做善事」,這是因為:自己本身方向、想法的謬誤,變成我們在處理一樁事情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如果我要做好事,要等到賺到錢才會去做,將「做善事」這個觀念,認為是用「金錢」來滿足的。

    事實上,所謂的「善行」,是我們每天觸摸可及的地方,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祂所考量的,是你這個人,你現在所動的「念頭」,就已經在做成善惡之分,但是「人」,卻常常要事情發生好或壞的結果,有分數打出來時,才會感覺到「我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所以,我常常說過一句話,「處處留心皆學問」,這個學問所涵蓋的,就是「善行的指標,你該如何去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