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五輯

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四【金錢 生死 不能擋】(2)
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四【金錢 生死 不能擋】(2)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三【解結 解結 解冤結】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二【家內不修善 神佛不上案】(2)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二【家內不修善 神佛不上案】(1)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一【視名如灰 視死如歸】(2)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一【視名如灰 視死如歸】(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人不能免錯誤 但可以免重複】(2)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人不能免錯誤 但可以免重複】(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九【老天無口 藉事開口】(2)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九【老天無口 藉事開口】(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八【賤】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七【好山常是被雲遮】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六【世事如棋 局局新】(2)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六【世事如棋 局局新】(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五【忘親易 使親忘我難】(2)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五【忘親易 使親忘我難】(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四【金錢 生死 不能擋】(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三【攻其所惡 思其堪受】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二【雷霆與雨露 一樣是天心】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一【過去大事對我小事 未來何事是我大事】(2)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一【過去大事對我小事 未來何事是我大事】(1)

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四【金錢 生死 不能擋】(2)

2019.08.06更新

【金錢 生死 不能擋】

 

 

■莫想控制一生的經濟興衰

 

 

所謂「十年河東轉河西」,一個人就是因為運氣夠才能累積財富,但榮景過後,必然開始褪色,我們不能以小小的頭腦,來控制自己一生的經濟興衰。千萬不要自認為很會理財,便到處鑽營求謀,夢想著幾年後自己會多有錢,投資之後又能賺少…,多生命沒有這麼單純的,有太多的突發狀況會讓人於剎那間一瀉傾城,這其中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既然我們的手抓不到水,又怎麼抓得到財呢?!就像臺灣的經營之神,在漳州發電廠投資就瀕臨賠錢之運,這之間的落差就是時運。過去賺錢的時機對了,所以能夠累積一定的財富,但怎麼可能翻山越嶺永遠都是好的星辰組合呢?!有白天就一定有黑夜,儘管現在穿著華麗錦衣,但有一天也會穿上麻衣,所以不要只看眼前、只看好的地方,否則人生難免活得不自在、不開心。眼前這一波波景氣的衝擊,其實是自己在衝擊著自己啊!

 

在臺灣沒有景氣的衝擊,只有政治的動盪不安,導致許多人的投資意願降低,消費行為也隨之低落。整體消費指數下滑,使得經濟走勢每下愈況,但我們千萬不能坐以待斃,尤其身為公眾人物者,更有義務站起來大聲疾呼,臺灣人民千萬不要再畏縮不前了,有機會花錢就當成做功德,當一筆錢花出去時,不但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提高,也同時幫助那些沒有工作的人生活下去,甚而還能帶給年輕一代良好的成長環境。

 

我的一個好朋友,現正擔任某大學的董事長,他有一個曾開過酒店的朋友,在一次見面聊天中,提到現在整個經濟局勢不好,如果他想再開酒店,時機是否合適?我用兩個角度回答他,第一:開酒店不一定要開那種黑壓壓的,也可以正道經營,經由政府立案通過,這樣才會安心。第二:開這種酒店心裡要有不是為了賺錢的認知,因為現在有很多年輕女孩子,可能一時失去方向,這時你正好可以在正常的經營管理下,讓她們保有一份薪水,並遠離吸毒、販毒等狗屁倒灶的事情,如此,她們就有時間改變自己的想法與志向,進而往上提升,這是一種造化,也是一種成就。

 

 

 

■對錢看得開 對生死就看得開

 

 

很多醫院裡的醫師,因為病人沒有那麼多,所以偽造健保卡;有些律師,公公正正的案子不做,卻專走後門當司法黃牛;可見,行業沒有好壞與貴賤,端視經營者的心態是否正若能用這般豁達的角度來思考,工作態度自然會愈來愈積極,無需整天擔心著錢的問題,也不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而有所衝擊,人生自然跟著轉變,甚至連財神爺也會主動幫忙。一個人要賺錢時,機會是不請自來的,這時,如果自己去找機會,那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水龍頭財。若心貪想得橫財,那麼只要這個錢財進到家裡就是一個過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口不漏。」賺錢一定要清清白白的,口袋翻出來的每一分錢都能說得清楚來處,這樣的錢就可以花得很順暢,一輩子都不會缺錢用。賺錢一定是從人家的口袋裡把錢賺過來,相對的,自己口袋裡的錢也要讓人家賺,大家互通有無才是真正的循環。懂得循環的道理,對生命就會有不怕死的認知,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對錢看得開,對生死也就看得開,若因為錢太多了,夫妻不敢坐同一班飛機出遊,連走路都不自然,心情緊緊張張的,這就是看不開。

 

我個人因為虔誠禮佛,因此家裡佛堂的香從沒斷過,上香不是為了做功德,而是既然為佛堂,過往神佛自然都會來這裡聞香,同理拜拜不是只拜自己的祖先,更重要的是外面往來的眾天神佛,所以我們要以香來供養。一旦慢慢地理解到神佛的規矩時,就會發現人的生死對整個浩瀚宇宙而言,實在是微不足道。在這生生死死當中,如果感覺有不捨、放不下,就會產生恐懼,因為對自己眼前所見之人事物,投入太多感情的罣礙,自然難分難捨,凡事都成為掛慮,又若運氣不錯,錢財如滾雪球般源源而至,社會名聲和地位也同時來到,就必然更加令人全戀難捨。

 

「心海羅盤」的現場演講,每每呈現出座無虛席甚或席地而坐的盛況,這不是舉辦法會,而是一個入世者在講道,我想各位聽眾和讀者都是很有福氣的人,因為這份福氣引領著你們前來接受善知識的薰陶。在這裡,我將這股力量稱之為「壓箱」;一艘船如果沒載貨壓箱便會翻船,所以船艙底一定要放鐵或木材等重物,行船當中才會穩當,壓箱就是一股中道的力量,而各位就是壓箱的力量,也是臺灣的中流砥柱。去年十月,家兄葉耀鵬在高雄競選總部成立當天,我同時舉辦了一場演講會《風聲雨聲痛苦聲,救苦尋聲》,當時現場坐了一萬多人,我深刻感受到臺灣並不是沒有希望,而是需要有人循個善誘加以引導,讓大家都能接受善知識的薰陶,進而對生死、金錢、政治都能建立起心中明確的一把尺,如此這股安定禎祥的力量自會慢慢顯現。就像醫生診治病人時,一定會先看看這個人的氣色,同理,一個國家也是一樣,如果其國民為了聆聽善知識,以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與觀念,因之親身參與、群聚現場、席地而坐,就知道這國家必然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因為這樣的國民不太在意錢財和計較得失,對於生死也相當豁達,如此,這塊土地上還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呢?!

 

 

 

■生死豁達 心神自在

 

 

老天爺創造人類是很公平的,沒有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出生,也沒有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亡,誰要走?何時要走?沒人能決定,所以有什麼好恐懼,抵擋的呢?!就因為每個人隨時都可能會走,所以我們都要有回歸大自然,再度與它融為一體的心理準備。人與人的相處並不是好到兩人要變成連體嬰,而是彼此有緣能相互磨練,你把我的壞習慣磨光了,讓我變得更好,而我也接受你不好的地方,改正自己的脾氣,這樣才有成績單可以交回去,不敢說成道成佛,但起碼下輩子不要再來這世上當人。生死這種事不是人在盤算的,所以對生死不要畏懼,不畏懼不是要你去當義和團或賓拉登的門徒,而是對生死豁達,心神自在,一切順其自然,既不羨慕總統,也不羨墓富商高賈,而且活得快樂單純,這就是做人最大的福氣。世界上真正富有的人,就是活著時從不想東想西,也不會有無名的煩惱,所有事情來則應之,去則不思,如此單純。

 

每一個人對金錢的支使都應當成一種布施,布施不見得就要錢,每分錢花出去都是對人的一種布施,因為大家都需要這種交換、補給。我們能夠花錢消費,是上天知道我們的個性好、福氣夠,才有這種花錢的格局,如果一花錢就很痛苦,每天靠在枕頭上睡不著,因而造成精神上的負擔,甚至最後導致憂鬱症,這都因福氣太薄了。現在民主社會已經沒有極權打壓,也不再是過去的封閉社會,因此每一個人都要活出精氣神,活的有目標、有勇氣,以提升自己的智慧。所有善知識的經典都是為了要成就功德事,金剛經裡的善知識也是要大家吸取書中精華,進而廣為傳播,讓芸芸眾生都能活得自在快樂。快樂一定源自於「純」,假日休閒時有人喜歡爬山涉水欣賞自然風景,因為大自然不是人工刻意塑造的;有人喜歡聽蟲鳴鳥叫、潺潺流水,因為它自然,所以內心感覺輕鬆舒服;傍晚時分,遊客喜歡在鄉村野間嚐嚐山間野味,就是因為純、原味,許多現象都在說明人性中最原始的追求就是「純」。但隨著科技社會的演變,人類的問題也變的愈來愈複雜,由於複雜就不會舒服、不會快樂。

 

大家都知道飲食不能太鹹、太油膩,也知道血脂肪不能太濃,但許多人卻不知道從控制飲食著手,我們從目前最紅的醫療行為減肥,即可見一斑。臺灣經濟好了二十年,大家都拼命地吃,不肥還真難,但減肥不光是吃減肥藥而已,而是要懂得讓肚子留一些空間,所以懂得養生的人,吃飯一定四、五分飽。從事勞動工作的人需要充沛的體力付出,當然就要吃多點,但現代人多是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卻吃下大量垃圾食物,吃是一種慾望,吃得雜,思想就雜,因為樣樣東西都覺得好吃,眼睛一轉什麼都掛慮,也就衍生出許多不好的思想習慣。如果吃得純,很多慾望自然就會放下,就像出家人在寺廟清修,吃的東西很單純,不重味道,長時間下來,就能達到無慾無求的境界。但凡人卻很難如此,又是越南菜,又是中國菜、四川菜,到處都是誘人的美食,當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無法節制時,很多事情就無法平衡,因為嘴都控制不住,內心當然更難以控制。

 

 

 

■操持生命的中庸之道

 

 

臺灣現有兩千三百萬人口,十年後大概有三千多萬人,屆時在經濟、教育、政治、自然生態等方面所受到的影響,實在今人無法想像,下一代孩子會變成如何?還聽從父母親的教導嗎?所幸我們這一代都還傳承著中國人純真的血統,懂得要對人生有所交代。就像我們的許多聽眾們,每每利用假日到現場聆聽我的演講,但只要你們真的聽進去就絕對不會浪費,因為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以「吾道一以貫之」為中心,這個就是所謂的「純」。所有事情的始作俑者都是自己,我們可以灑脫的看待生命,對生死抱著無足掛慮的態度,將金錢當成流水,如此所有事物都只是來來去去而已。「心海羅盤」追根究底就是要讓大家活得自在,如果一個人不在意金錢,罣礙就會逐漸減少,乃至對於生死都能夠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對待所有的情感也能夠「來則應之,去則不思」,這並非無情無義,而是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人生當中有好有壞,有白天也會有夜晚,這就是生命的中庸之道。

 

當一個國家堅守中庸之道的人多,而這股力量又逐漸強大時,這個國家就會走入康莊大道;當人民的思想不偏激、不自私,這國家就有希望,經濟自然活絡。許多問題的形成都是人自己造成的,並非外在的影響,就像美國的經濟衰敗,又或九二一事件造成國際市場的萎縮,但臺灣還是可以創造自己的市場啊!全世界就獨獨日本和臺灣人最會存錢,但看看法國、英國等歐美國家誰在存錢?臺灣人拼命的儲蓄,但並沒有因為存了很多錢,孩子就教得比較好,或存了很多錢,家庭就比較美滿,因為你只存到錢,只看到有形的財產,卻失落了無形的觀念和教育。如此孩子有樣學樣,看到了父親累積財富過程的吝嗇,所以他自然也扮演吝嗇的角色。有一則笑話如下:有個富翁死後很不甘願,因為他在世上剩下很多錢自己卻都沒花到,到了閻羅王那裡,閻羅王問他:「你為什麼不太高興?」他說:「我認真做事,拼得要死,存了一大筆錢,卻走得這麼快!」於是閻羅王拿出生死簿一翻,這一翻反倒讓這名富翁更生氣,因為上輩子投胎轉世時,有兩個角色讓他選,一個是這輩子活得實實在在的,手上有五千萬可以花,花完也不會心痛;另外一個是死後留有三十億存款,結果他意然選擇了後者。所以我說賺錢和花錢的絕對不是同一個人、同一種格局。

 

對於金錢我們應該看開點,不要看得那麼嚴肅,但態度絕對要尊重,花錢要花的有道德,有錢也不能囂張,買賣之間本是相互的尊重。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還可以花錢的地方,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若當有一天發生戰爭,民不聊生,或因疫情蔓延成為人間地獄,那麼錢又有何用?!生長在臺灣的可貴之處,就是人們和財神有來有往,我不擋祂,祂也不會擋我,只要角度對了,臺灣仍然可以像過去那樣,過著富足的生活。俗話說:「臺灣錢淹腳目」,那是因為臺灣人很會存錢,存到現在,郵局、銀行的存款還一直往上累積,其實這都是我們自己綁死自己。這個專題就是希望大家能重新調整自己的思想與看法,要挽救國家的經濟,一定要先提振人民的消費力,這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您的每一分錢花出去,絕對不是損失,而是無形地累積做人的功德與福份;能夠正確的運用錢財,也是一種藝術。

 

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四【金錢 生死 不能擋】(2)
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四【金錢 生死 不能擋】(2)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三【解結 解結 解冤結】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二【家內不修善 神佛不上案】(2)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二【家內不修善 神佛不上案】(1)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一【視名如灰 視死如歸】(2)一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一【視名如灰 視死如歸】(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人不能免錯誤 但可以免重複】(2)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十【人不能免錯誤 但可以免重複】(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九【老天無口 藉事開口】(2)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九【老天無口 藉事開口】(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八【賤】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七【好山常是被雲遮】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六【世事如棋 局局新】(2)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六【世事如棋 局局新】(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五【忘親易 使親忘我難】(2)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五【忘親易 使親忘我難】(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四【金錢 生死 不能擋】(1)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三【攻其所惡 思其堪受】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二【雷霆與雨露 一樣是天心】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一【過去大事對我小事 未來何事是我大事】(2)專題論述 第五輯之一【過去大事對我小事 未來何事是我大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