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三輯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1)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四【物我同類 一撥就轉】(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四【物我同類 一撥就轉】(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三【十年河東轉河西】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二【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一【太陽之美 在初昇與日落】(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一【太陽之美 在初昇與日落】(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天地間無完名】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九【平凡也能見真章】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七【生死窮達 不易其操】(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八【淤泥塞流 水人慾塞天理】(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八【淤泥塞流 水人慾塞天理】(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七【生死窮達 不易其操】(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六【三寸氣在萬般用】(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六【三寸氣在萬般用】(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五【病史看人生】(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五【病史看人生】(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四【勿留半點鬱卒 庶不傷身】(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四【勿留半點鬱卒 庶不傷身】(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三【消除生命中的對立】(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三【消除生命中的對立】(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二【好材流不出安平港】(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二【好材流不出安平港】(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一【錢道】(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一【錢道】(1)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1)

2019.06.24更新

【漸悟 了悟 頓悟】

 

 

 從漸悟、了悟到頓悟,並不單指心靈好的一面,漸悟、了悟與頓悟也會用在相反的解釋上。打個比喻:報章雜誌常常披露一些黑道大哥的成長背景,他們小時候可能因為家庭破裂或者環境貧苦,而沒有自我發展的空間,自然也無法獲得好學識。當這些人到達某個年紀出社會後,就必須靠自己養活自己,然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也沒有傲人的學歷,他們所從事的工作自然比一般人來得粗重。那種賣勞力、賣時間,所得又微薄的工作,一般孩子根本無法適應;何況每個人在不同成長階段,都有其不同的慾望,當這個慾望不能被遏止時,就可能會隨波逐流,也許在某個機緣下就被大哥級的人物吸收了。接著,進出的場所、金錢的所得、擔任的工作以及威風的程度,當然與過去大有不同;講到「黑」可能就跟毒、嫖等相關行業有關係,這時也就漸漸了解賺錢的門道,這就叫漸悟。當逐漸了解與過去當黑手時完全不同的賺錢手法時,心思無形中會挪移,這時為了表現自己的死忠以受重視,也就顯得勇猛非常;接著開始不想老是跟著別人走,於是有了自立門戶的想法,這就是了悟。了悟到過去一直跟著跑龍套,現在自己開始當家,於是慢慢的有了自己的賭場,等到賺了些錢,又發覺循著正道賺錢速度太慢,便了悟出必須投資一些與法律挑戰的事業,然而這種日子又過得不安泰,便即刻頓悟,頓悟於參選民代以讓自己擁有護身符。這就是從漸悟、了悟到頓悟的社會結構的另一面。

 

當下每個人的生活都非常富足,因此也帶給許多人迷失於過去沒有過的享受;小時候無法達到的慾望,長大努力後,通常都能夠如願以償,當一個人觸摸到過去渴望卻不曾享受過的事物時,才發現原來也只不過爾爾,沒什麼大不了的。沒有外遇經驗的人覺得外遇應該很刺激,但碰上了才發覺讓自己很頭痛,尤其當事情無法擺平時,非但不快樂還每天愁容滿面的;當物質生活的追逐讓自己感到索然無味時,回頭一看才對人生意義的追尋感到緊張。會對人生意義的追尋有興趣的,通常是因為慾望還沒達到而受煎熬的人,要不然就是已經長久浸淫於慾望而感到索然無味者。

 

 

 

■物極必反 日中則昃

 

 

就像臺灣過去苦哈哈的年代,全民百姓有志一同都是為了賺錢,等到錢賺到淹腳目時,才知道這些錢反而帶來強烈的殺傷力,腐蝕許多百姓的根基,同時帶給許多人不好的心性變化;這時國家便開始緊張,只好大力推動心靈改革運動。由此可見,大到國家,小到個人,許多事情都是物極必反,日中則昃。

 

大自然會用很多現象變化來啟示每一個人,它時時提醒人類與大自然萬物一樣。看到太陽日正當中時,就知道它會往西南挪移,慢慢進入夕陽,再慢慢變成黑暗;相對的,人的興盛又何嘗不是如此,所以物我同類。大自然萬物與人都是同一類,但是我們要能一撥就轉,看到大自然所給予的警示,我們的腦筋、觀念就要轉,這就是漸悟。當感覺某件事物給予啟發時,就要了解到原來它漸漸的在向自己招手,這時我們就要懂得挪移思維。漸悟從大處而言是修行,從小事來看就是我們平常的為人處事。不管是組成家庭,或是在公司擔當工作,當環境固定不變時,人性心理一直在變化,這時我們的內心就要懂得跟著轉變,這叫悟,這種悟是為人最根基的對待。金剛經裡說:「斷疑生信」,就是漸悟,因為疑心多暗鬼。大部分人過日子都是三七分,三分打禪七分享受,每天都希望自己的心靈能夠得到一點恬靜與真實,然而一旦看到外面物質慾望在招手,個人興趣一投入,對於自己應該堅守的原則往往便有所迷失,所以三七分的方式當然無法漸悟,因為沒有斷疑生信,斷掉疑慮才能生出信心。

 

人生的價值很多,你可以很認真的工作,賺取應有的金錢;你可以很認真的生你應生的小孩,但是切記要教好孩子;你也可以很認真經營你的身體,但要用在有用的地方;這些都是個人可以經營的自我世界。疑慮是一個人生活的姿態,然而在斷疑生信心時,必須了解:天地間,惟有真正領悟出生命的宗旨與價值,才能感受到實在的快樂。要得到實在的快樂不是那麼簡單,每個人的快樂都是曇花一現,從吃的、用的、穿的、住的,到剎那得到的感情,沒有一樣東西曾經久留過,唯有自己漸漸悟到的實在感受與快樂,才是真正的追尋。

 

 

 

■心中無疑慮 先覺覺後覺

 

 

個人從事這個工作十幾年來,我是瞎子不怕槍,但是我快樂高興,因為我找到真正的道理,非但能夠自娛娛人、自覺覺人,還能夠利他人。這種工作的深度或許艱澀難懂,但如果能看穿、看破,就能知道眼前的迷障,就是人類生存鏈裡基本的享受。一個人如果知道從精神層次昇華自己的思維,就叫漸悟,但很多人在漸悟的過程裡,因為心思無法篤定而產生疑慮。打個比喻:過去古式房子在過年時都會貼個門神,門神站在兩邊,過路人都會講某某家的門神在那裡,他們認為祂是某家的門神,但這個門神說我是某家門外面的神,不是某家門裡面的神;內與外就代表我們心裡有無疑慮。如果一個人懷疑談思想、談看法對嗎?講精神有益嗎?疑慮一產生時,就沒有一樣做得成。我曾經提示過上士、中士、下士之分,這不是軍中的階級之分,所謂上士就是:當一個人聽到有人告訴他道理時,他靜靜的聽,靜靜的學,若覺得有道理,聽後即感到很舒服。就像我時常接到很多觀眾朋友的道謝來電,他們對我不是稱阿彌陀佛,就是說功德無量,雖然我不求這些,但是聽了很是高興。其中有些年歲大一點的,一聽就知道是我母親那一輩,年紀輕的尤其讓我感到欣慰,那代表收看「心海羅盤」節目的觀眾年齡層一直在降低,也代表臺灣的福氣越來越明顯,吸收這種知識的本島百姓越來越多。「中士」就是不排斥走進這條路,他慢慢的聽,慢慢的感受,不會有立即直接的反應,好的撿來聽,聽不懂的也不再繼續追尋,這就是中士。「下士」就是門外漢,他聽到我們的節目,可能會說我們是瘋子,「什麼時代了,還有人說這種話」,「什麼時代了還聽這個」很多年輕人覺得這是一個科技時代,處處講求經濟效率,我們講的已經過時了,應該談股票點數才能順應潮流,這就屬於下士。既然當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健全、有殘廢的…,也就有各種不同的心思,但如果漸悟的人多,自然就能先覺覺後覺,因為有先覺悟的,自然能引導後面的人努力追尋人生。

 

最近有個消息很令人振奮,就是除了我們忠實的觀眾外,又新增加了一批支持的朋友,這些人過去可能涉足黑道,但由於幫派解除,他們也想重新擬定人生里程碑,急著讓自己的思想騰空了悟,所以很自然的就聽起我們的作品。還有一群人是富商高賈或當地仕紳之流,他們對地方都有相當的影響力,在聽了這個節目之後,非但支持,還希望將我們的書籍廣散於其周圍關係中。這是兩極化的兩類人,有錢人更需要道理,因為他們只是有錢,其他什麼都沒有,若懂得在此時漸漸的去追尋,悟出道理,才是上士之選。

 

漸悟來自於斷疑生信,若心中還有疑慮存在,聽節目、看事情、做事情絕對不會貫徹始終。就像宗教信仰,有許多人在宗教信仰的領域,常常渴望自己有超乎人類的能力,並希望自己能因此幸運的看到觀音菩薩、耶穌基督、佛祖或是天主,但這樣的人永遠也看不到祂們,因為只有看到自己時,才能看到天地間所有的神佛。若看不見自己,又對神佛的存在懷有任何疑慮,便永遠都看不到祂們。真正看到是看到自己之後斷掉這個疑慮,因為神佛不存在外相與樣,我們的內心也同樣看不到樣,所以看不到內心就看不到神佛。在看待這類事物時要斷掉疑慮,才能慢慢的漸悟;當自覺生出漸悟的果實與感覺時,就要打鐵趁熱的進一步了悟,知道人生道理的追尋方向已經不一樣了。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1)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四【物我同類 一撥就轉】(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四【物我同類 一撥就轉】(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三【十年河東轉河西】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二【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一【太陽之美 在初昇與日落】(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一【太陽之美 在初昇與日落】(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天地間無完名】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九【平凡也能見真章】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七【生死窮達 不易其操】(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八【淤泥塞流 水人慾塞天理】(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八【淤泥塞流 水人慾塞天理】(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七【生死窮達 不易其操】(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六【三寸氣在萬般用】(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六【三寸氣在萬般用】(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五【病史看人生】(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五【病史看人生】(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四【勿留半點鬱卒 庶不傷身】(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四【勿留半點鬱卒 庶不傷身】(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三【消除生命中的對立】(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三【消除生命中的對立】(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二【好材流不出安平港】(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二【好材流不出安平港】(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一【錢道】(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一【錢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