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三輯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天地間無完名】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天地間無完名】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四【物我同類 一撥就轉】(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四【物我同類 一撥就轉】(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三【十年河東轉河西】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二【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一【太陽之美 在初昇與日落】(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一【太陽之美 在初昇與日落】(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九【平凡也能見真章】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七【生死窮達 不易其操】(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八【淤泥塞流 水人慾塞天理】(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八【淤泥塞流 水人慾塞天理】(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七【生死窮達 不易其操】(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六【三寸氣在萬般用】(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六【三寸氣在萬般用】(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五【病史看人生】(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五【病史看人生】(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四【勿留半點鬱卒 庶不傷身】(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四【勿留半點鬱卒 庶不傷身】(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三【消除生命中的對立】(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三【消除生命中的對立】(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二【好材流不出安平港】(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二【好材流不出安平港】(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一【錢道】(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一【錢道】(1)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天地間無完名】

2019.06.17更新

【天地間無完名】

 

 

 

很多人不喜歡自己一輩子默默無聞,孤獨一生,總希望自己有某種顯赫的名聲,該如何看待名聲這種東西,的確讓很多人煞費周章。從測字學來了解,名為夕陽之口,夕陽之口在中國八卦裡是為兌卦,兌卦代表說說而已,不會兌現,所以當凡間的人對自己的知名度感到自豪時,上帝卻覺得一點都不重要。

 

名讓很多人迷惘一時,所以很多人汲汲於營造自己的氣勢,炒作自己的社會知名度,但一旦有知名度時,你就要戴一輩子的墨鏡,很多成名的電影明星,為了免於他人的指指點點,出門就常常戴副墨鏡,因為他不願讓別人看出他眼神中的那種虛空;一般人很難看到自己內心底層的真實,因為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有所知名,所以社會才存在「知名度」這三個字。

 

 

 

■知名度的迷思大矣

 

 

當一個人有知名度時,你看到的只是他知名的那個角度,而他惡劣、不知廉恥、貪贓枉法等角度,你可能毫無所知,所以觀看一個有知名度的人,要從他是不是有品有名的層次來看;社會上造橋鋪路的人,並沒有特別顯赫的知名度,有人踩著三輪車到處收破爛,累積了十萬塊就趕快捐贈救濟他人,他一樣沒有知名度;真正行善事,立功德的人,並不強調知名度,就像有人曾經問我,為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的名字,因為我覺得做這件工作是種責任,名字根本不重要。在人生旅程中,名字只是不同的符號而已,一般人遭受漫罵時,通常都會氣呼呼的、無法平息,因為他覺得受到侮辱,但如果換個角度想,同名同姓的人那麼多,名字跟自己不一定要靠得那麼緊密。

 

每一個人在經營自我的時候,都有一套自己的觀念跟理想,但一套上名字,就會顧慮到好、壞名聲,覺得如果要受人尊就一定要擲地有聲抬出名字這三個字,才覺得人生不虛此行;但是白居易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其實就是莫名其妙的意思,莫名其妙是一種境界,我們將莫名的名當成名字的名,當一個人不用自己的名字時,可以受到許多恩澤,感受到甚高意境,以及擁有非常舒坦的感受,如果從自然界來比喻,大家就能夠清楚理解了。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濁

 

 

過去我曾經講過「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的專題,山上的泉水就是天水,從山上滑落下來,在地表沖刷而到河流的水,就是「出山泉」的水;真正進入地殼裡的水,是從山上滲進岩石縫,而蜿蜒輾轉經過好幾十年才噴出來的水,這叫好水,好水當初沒有隨波逐流滑落到河流,當它蘊藏在深山時沒沒無名,但卻非常清澈,當湧現的一刻,直讓人感到它存在的智慧,所以,沒名的人反而能夠取得智慧,就像水一樣。大部份的水一滑落到河流,都有名字,不管是大漢溪、濁水溪、長江或黃河等,當有名的時候,這些水一定混濁,一定會受到世俗的干擾、誘惑與折騰,以致於無法變得清澈;一旦形成河流,必然要接受地表的污染,不管是工廠化學藥劑、垃圾或排泄物的排放,因盛名所累,而產生一定的對待關係;所以一個有道之士,真正有生命的修持境界者,也自然瞭解「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滄浪是一條發源在山上的河流,一個德高望重,講求修行的人,知道水的清澈,就將它拿來清洗官帽的帶子,以表尊;當水骯髒污濁時,就用來洗腳。這也同時意喻著:當一個人有名的時候,就要考量到社會的混濁,不能拿你的名與社會的對待關係正常相處,否則,如果發生在平常百姓家沒有問題,但若發生在稍微有點背景的人身上,本來很平常或是不甚嚴重的狀況,就成了報紙上的頭條新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窘境,都是拼命追逐聲望跟名聲的結果。當然,這也不是說人就不能有某種程度的表現,而是在表現的過程裡,如果太在乎聲望跟名聲,並且期望從中得到利益,如此,經過時空的流轉,就一定會有氣數敗盡的時候。

 

 

 

■此名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貪婪

 

 

名字也帶動功名富貴的追求,從小開始很認真的讀書,求取第一名是目標,考上名門大學也是目標,而後工作,不管政府機關或是民間單位,都希望能夠待在一個知名度高的公司行號,或是比較有發展潛力的單位,一旦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單位,取得名之後,便想爬到更高的位子,這是人類漸進式的慾望,就像爬樓梯一樣,爬到一個程度,不懂得下來的大有人在;當一有名就開始取位,一佔上位子,就有權力,一有權就會產生財的利益關係,結果,或許你的名能夠叱吒一時,但相對也可能帶給你萬世臭名,就像可能名噪一時的地方官或縣長,一旦東窗事發,可能也讓他惋惜一世,成了「此名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貪婪」。

 

不懂得回頭,很多問題就會接踵而來,在人世間,要維持自己的風格一定要有原則,我們要去除自己個人外在的形象,同時摒除自己的名相。名字也同時帶給很多人挫折感,小時候讀書,當老師發者考卷的時候,如果考一百分被叫到名字,就覺得很高興,如果考零分被叫到,就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為什麼不把這個名當做一種符號,把生命中學習的過程,當成一種興趣,而徒乎於虛名空名,一旦只在乎虛名跟空名時,凡事便由不得自己。由於本人經常在臺灣的電視及美國的北美衛星電視出現,所以在馬路上、火車站、或是飛機場等地,很多觀眾朋友會說:「那就是葉教授」,我不會因而雀喜,唯一安慰的就是:總算有人注意看這個節目,看了這個節目,就可能因而受到引導,或進而找到好的歸宿。

 

炒作名聲就像炒菜似的,青菜炒一下很青綠,但無法持久,如果揹負名聲,連走路都會不自在,言行舉止本來應該很自然的人,突然之間就會扭扭捏捏,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事情。我曾經在一家餐館裡見到一個知名港星,可能演慣了皇帝,或是覺得很多人都應該認識他,他甚至稱呼服務生「店小二」,這個動作表示他渾然不知自己到底是在實際生活,還是在演戲,無法清楚的劃分應有的界線;當一個人無法實際運作個人內在的本質得自在呢,而將虛有其表的名掛在臉上心上,怎麼會活得自在呢?!

 

 

 

■名無譽則不立 真名留芳百世

 

 

「人生無完名」就是在人生的追尋層次裡無所謂第一名、最後一名,也無所謂出名、盛名、倒楣名,這些都只不過是一個象徵,很多父母從小就要求孩子要爭名,不管是爭學校考試第一名,爭全校第一名,還是爭聯考第一名,無形中灌輸孩子爭名才能得利的想法,因為在學校爭第一名,回家父母親才會犒賞,無形中功利色彩就慢慢萌芽,時而日久,便養成一種現實的處世習慣,習慣久了就成為個性,當你用這種個性、態度跟社會相處,最後便會形成自己的命運;很多因犯錯而在監獄裡,最後才演變成如此,就是因為忽略自己當時的錯誤習慣的人的命運。我演講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依耀自己的口才,而是要找出大家過去不敢去想的答案,「沒有名怎麼帶利」的觀念,貽害了許多人,其實,名字要走得漂亮,一定要跟榮譽在一起,因為「名無譽則不立」,一個人之所以有名,是基於時空因素,講簡單一點,就是天生的,在中國紫微斗數裡,只要命中有文昌、文曲星辰,跟命宮相輝映,遲早一定會出名。有人出好名,也有人出不好的名而惡名昭彰,不管出哪一種名都不能蓋棺論定,因為它只不過是一種符號,代表你生命中曾經有過這樣的過程,象徵著你曾做過這樣的事,我們不需要那麼在意的把這個名留在世界上,而是要把曾經做過的偉大事蹟流芳百世,如此,大家處理事務的心境,就會很持平、很自然,否則,一味的追取名的結果,必然會沽名釣譽。

 

談古論今提示的內涵,就是要每一個人去追逐大家不願意去追的東西,每一個人都希冀錢財、權力、聲望及好的家世背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些已經成為大家透過學識,努力所要共同追尋的標的;但如果有人願意放下名利的大誘惑,他就能放下一切。今天這個專題的目的,不外乎希望很多沒有機會出名的人,不要走錯路,因為一旦惹上名聲,就會帶給人許多錯誤的思考腳步,以及生活當中的不方便,甚至讓自己變得做假、虛偽,這個道理亙古不變,沒有人能夠跳脫出這個框框。秀外慧中表示一個人在外給人的感受,同時是他自己很實在的一面,現在很多需要炒作名聲的人,所落的結局都是秀外而不慧中,他在外面所表彰的只是一個虛幻的假象,至於內在是否深植同樣的內涵,則有待大家的觀察。

 

 

 

■平凡簡單安靜的人生觀

 

 

如果有一天有機會成名,或是你正準備開創自己的名聲時,切記要三思而後行,好的名聲絕對不久留,很多人就是因為一點點的名氣,而受到不該有的牽連,就像早期文化大革命的批孔揚秦,不只是孔子被批,包括當時一些政要都因盛名而受累;或許有人覺得這種問題一輩子與己無關,因為自己根本不會出名,但名不只是有沒有名聲的問題,它同時也會對你的事業規劃、工作晉升、及孩子的教育有所影響,甚至默默戕害孩子成長的心靈,這其實是大人的無知之錯,以及社會鼓勵高聲望的趨勢使然。聲望越高的人,也是最難過的人,形成了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的情勢,在政治界、商場上,及文化界有很多落寞寡歡的人,他們曾經有名過,卻落到自己沒想到的結果,這種心境對自己是一種摧殘,更不是人生期望的結果。

 

「天地間無完名」這個專題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瞭解,有名不是讓自己進入虛幻的殺戮戰場,獵取那不該奪取的名利,真正的有名,就是能夠平平凡凡、簡簡單單、安安靜靜的過完人生;如果能夠有此認知,就等於開始人生的修行路,這份修行不是來自於比較,而是來自於無名、無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當任何牽掛都沒有時,才能找出真正的道,也才能了解「天地間無完名」的真正意涵。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天地間無完名】
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天地間無完名】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五【漸悟 了悟 頓悟】(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四【物我同類 一撥就轉】(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四【物我同類 一撥就轉】(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三【十年河東轉河西】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二【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一【太陽之美 在初昇與日落】(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十一【太陽之美 在初昇與日落】(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九【平凡也能見真章】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七【生死窮達 不易其操】(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八【淤泥塞流 水人慾塞天理】(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八【淤泥塞流 水人慾塞天理】(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七【生死窮達 不易其操】(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六【三寸氣在萬般用】(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六【三寸氣在萬般用】(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五【病史看人生】(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五【病史看人生】(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四【勿留半點鬱卒 庶不傷身】(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四【勿留半點鬱卒 庶不傷身】(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三【消除生命中的對立】(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三【消除生命中的對立】(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二【好材流不出安平港】(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二【好材流不出安平港】(1)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一【錢道】(2)專題論述 第三輯之一【錢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