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二輯

心動時分 第二輯之四十七:請教葉教授您平常是怎樣訓練自己,才能這麼成功?

2018.10.17更新

問:

我在電視常聽您演講,覺得您口若懸河、言之有物,能夠引經據典、抑揚頓挫、侃侃而談。在現在工商社會裡,每個人都需要溝通,請教葉教授您平常是怎樣訓練自己,才能這麼成功?

 

 

答:

一個人在社會上談事情做事業所累積的資源,完全靠個人的內在智慧才能形成一定的成果。智慧的內涵有邪也有正,不論知識學歷如何,一個人如果誠實有正義感,也有慈善悲憫的心思時,神都會幫忙講話,因為心無旁騖,談任何事情就無有恐怖,邏輯思考能力也會比較清楚,因為無所求。

 

一個人只要不預謀,很多話都能讓人聽得進去,相反的,如果有預謀,或預設立場,就會做出很多矯揉做作的體態,說出很多裝飾性的話,說話自然不會流暢。

 

演講要讓聽者能有所感受,在於讓他們內心點頭,而不是靠演者外在的權威。演講者應該尊重聽講者的時間,不能讓聽眾白白的浪費時間,而不知其所以然,其間所講出的每一句話的逗點、句點及間隔,包括話中的啟發性,都是對每個聽眾的尊重。所以演講不是講出自己的高興或猖狂,演講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人聽的權利,如果能從這個角度出發,就會懂得學習,同時盡量能讓聽講者的心思安定。

 

談論任何知識,都不妨把它當成一條道路,「聽經不如講經」,聽到某一條道路時,倒不如學著讓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台上講;當站在台上講時,就必須進一步做到行經。很多人很會聽,「半夜招術多,天亮沒半招」,「聽佛修禪似有悟,滾滾紅塵又現形」。很多人參加許多法會,在現場時好像真的被灌頂又加持的,但我絕不相信人可以加持,因為很多事物的對待關係,必須雙方的心思有所共鳴才能加。我跟各位加的就不是持,而是另外一種思想、觀點與能耐。

 

如果心理能夠扭轉生理的病,建議各位可以將我所談的道理做為參考,或當成很好的精神糧食,如此就可能為自己帶來一股無形的力量。「易道廣大,百姓日用而不知」,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處處不留心的話,就找不到真正的學問;若能「處處留心皆學問」,很多事情就能彙整起來。人的大腦就這麼大而已,如果這邊裝親情的罣礙待,這裡又裝感情的有無,那裡又裝身體的憂慮,就沒有空間裝智慧,難怪沒辦法上台講。

 

如果能將腦袋瓜裡的罣礙憂患清一清,多裝一點智慧,並從中慢慢攝取精華,醞釀成為個人內在的感受,就不會怯場,也就能慢條斯理的發表很多話。或許您不能像我這麼流利的講,流利來自於經年累月的工作,舌頭常常在運轉,才能說出比較舒服的音調。

 

口才只是一個溝通工具,讓人與人之間的對待能比較明瞭。但是溝通工具並不是處事生存的根本,除了良好的口才外,仍需有高度的誠意,兩者都具備時,才是最好的演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