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論述 第一輯

專題論述 第一輯之二【業障原來有人引】(2)

2018.11.04更新

 

【業障原來有人引】

 

 ●永遠趕最後一隻羊

 

      「成就功德事」的精神在於永遠趕最後一隻羊,打個比喻,一個人如果要養生調法,照顧自己的身體,就要像牧羊人一樣,永遠趕最後的那一隻羊。羊群在走的時候,一定會有脫班的羊,所以牧羊人要永遠注意最後那隻羊,羊才不會不見。同理可證於自我身體的照護,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比較弱的生理器官,然後像牧羊人一樣,先照顧身體最弱的部份,這樣才能調適自己的生理狀況。相對的,道德觀點也是如此,在追尋人生理念之時,也要懂得趕最後一隻羊,最後這隻羊就是個人對於功德、信仰及觀點的正確性。

 

      一個人如果懂得布施、做善事、當義工與捐獻時,這時要渡化你的就不是神佛,而是自己在渡自己。要這個社會寧靜,也要懂得趕最後一隻羊,趕那種脫隊的羊,才能照顧這個社會。今天我們做節目,不是只給在追尋自我的人聽而已,還要讓那些過去一直不想聽、不願聽、不敢聽的人進來聽,這樣才是真正的成就功德事。因為在聽的過程中會持續淨化,而社會是一個整體,不能夠畫框框,也不能用隔離的方式,讓彼此永遠都不相逢。在台北街頭或全台灣省的道路上,熙熙攘攘走來走去的人群中,誰好誰壞並沒有寫在臉上,也不會貼商標,即使某人剛從監獄出來,也沒有人能確定他會再犯罪。

 

      所以每個人都要知道生活洗煉的重點,慢慢的敲開自己的心思,在生活的追尋中瞭解業障的來處。業障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事,而是來自於生命價值觀的認知錯誤,只要認知點一錯誤,人就很容易掉進去。一個人一輩子最主要的責任不是在工作上,是修正自己曾犯的錯誤,最重要的是趕緊去做自己還沒有做的善事。善事的理念存乎於自己內在的心性,當發覺自己的心裡有善念時,業障自然無法與你産生任何關連。因為善念一出,所有的心思就會自我不衡,相對的帶給自己許多鼓勵和引導,讓自己能突然寧靜變成一。

 

      在還沒談到「一」之前,我想先讓大家更能體會我做節目的用心及觀點;從七十六年開始,本人就從事廣播節目的公益活動,當每個人都在計算自己今年要累積的財富,明年要賺取的金錢與房子時,我卻從民國七十六年到今天,一直保持著負債的記錄,但這卻是我覺得最光榮的事,負債讓我覺得很有意義。從北京的心海羅盤到台灣、北美的心海羅盤,轉眼間我們播出的節目已經滿六年了;這條路走來,從高層政府官員到目不識丁的平民百姓,都持續不斷的給予我們迴響與愛護, 「心海羅盤」確實創造了電視節目空前未有的盛況。心海羅盤的觀眾沒有宗教、種族、省籍、性別、年齡層之分,從十歲到八十幾歲都有,可見它是一個全民都能夠接受的節目。而且心海羅盤的立論觀點符合中庸之道,讓人能在剎那間將過去的錯誤觀點即時矯正,因此我相信本節目已經對很多人種下自我耕耘的福田,也撒下很多新種子。

 

      「心海羅盤」到底要不要繼續做下去,這個問題始終讓我忐忑不安。如果做不下去絕對不是被神魔打倒,因為神魔的功名富貴利祿等誘惑,我視之如敝屣。當然也不是我的身體承載不了,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台灣人一年可以吃掉四條高速公路,卻無法支持心海羅盤一個節目。一年來我一直債台高築,其實只要我們的觀眾一人花一千塊買三本書回去,「心海羅盤」的節目就可以再做個五年。可惜事與願違,猛虎難抵猴群多,一個人再怎麼撐也撐不過去,因此我也同時對「業障原來有人引」這句話深有體驗。

 

      不過,我倒沒有任何不平衡的心境,或是任何難過的心思,因為這些都不是應該有的觀念。 「心海羅盤」節目做到目前為上,一年的製作費用超出一千萬,另外還需要一千多萬的時段費,這個負擔讓我不但成為無殼蝸牛,還是背債蝸牛。這些負擔對我是很大的考驗,並不是神不幫我,或是我被魔考倒,而是關於這方面的事我講得比較少,所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我們這個節目是怎麼起來的。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

 

      今天,我還是語重心長的謝謝各位,感謝大家在這一年的支持,心海羅盤才能永遠轉不停。對於未來路途的走法,個人仍煞費周章,不知如何去跨越另外一個層級,我絕對不是被任何的實力問題擊潰,而是人情冷暖的對待所致。但我還是甘之如飴,畢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天得到一就能變得很清澈,地得到一就變得很安寧,神得到一則變得很靈驗。 「一」就是沒有上、下、左、右、前、後,也沒有高低粗細,這就是一。當一個人在沉寂的狀態下,對於週遭所加諸的事物和感受,都還能維持「一」時,這樣的內斂與內涵才叫修持。

 

      日常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兄弟姐妹、父母及夫妻的對待,還算事小;當一個人對全國百姓,甚至跨海遠到美國,憑著這樣的熱忱與心意所製做的節目,萬一突然叫停時,他要如何自處,這就考驗一個人的修持了。如果我能度得過,自然會以個人的體驗與歷練向全國觀眾報告,那就是我的修持。如果這中間我稍有閃失、生氣,或有悲哀、感嘆,覺得沒價值的心緒時,我就沒有資格再繼續講道給大家聽,這就叫道理。所以自己的親身經驗最實際,別人不能模仿也不能抹煞。乾乾淨淨的走過這路,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夠用「一」的心情來面對自己覺得不平衡、不高興、沮喪,甚至想放棄的事物。

 

      希望大家都能了解這個專題的實質內涵,從釋開豐到門諾醫院奉獻一生的神父,處在現代的我們若與之相比照,似乎欠缺太多的肚量,才導致自己的心思不平衡;不平衡的狀況延伸久了,業障自然跟著身體走。透過這個專題我仍要感謝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心海羅盤」才能順利走完這一年,往後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就得靠大家的關心度來決定它日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