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時分 第三輯

心動時分 第三輯之十四:曾經我和朋友談到一些善知識或觀念的問題,不料有人竟說甚麼時代了還談這些八股道理,連高級知識份子都講出這樣的話,請問葉教授我該如何回答他們呢?

2019.09.14更新

問:

曾經我和朋友談到一些善知識或觀念的問題,不料有人竟說甚麼時代了還談這些八股道理,連高級知識份子都講出這樣的話,請問葉教授我該如何回答他們呢?

 

 

答:

我個人所扮演的角色,既不談經也不論道,只是將大家對事物的不瞭解,透過電視傳媒向全國觀眾,及美國、加拿大,北京地區的朋友們做成解釋。

 

民國八十二年,當時北京雖然有兩百多所大學,卻只有兩個廣播頻道,一個是中央廣播電台,另一個是北京廣播電台,我就是在北京廣播電台拿直播器直接做節目的,時段為每個禮拜日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的黃金時段,當時所得到的迴響絕不是臺灣百姓可預料的。

 

那個時候的中國大陸還沒有嚐到經濟改革之後的甜頭,每個人都還在對自己的工作、學術及經濟而努力,他們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心靈層面的自我建設與充實,我的節目也因此而叫座。當我的節目即將在大陸結束時,我們特別舉辦了一場座談會,但因為空間有限,參與來賓限額一百五十位,方法是請他們寫信報名參加,並同時寫出收聽節目的心得;結果我們收到了四、五萬封信函。論臺灣現在的科學基礎,並不如中國大陸來得紮實,臺灣真正深入科學領域的高級知識份子,不見得能跟大陸從事專職研究的人相比,雖然他們的經濟與生活條件沒有臺灣好,但是在他們懂得未雨綢繆、一葉知秋的情況下,已經開始預防未來的大陸會演變得如貪婪之島臺灣一樣。

 

各位在聽取善知識的同時,可能會出現如何選擇適合自己所需的難題,因此時常有觀眾打電話來要錄音帶或錄影帶,並詢問我哪一套作品比較適合他們,其實每一套作品都適合,因為追求知識是沒有分別的,每一樣知識與智慧都要通盤接受,懂得夠寬廣,也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否則,一個人若只懂得夫妻之道,卻不懂得教子之道,或是懂得夫妻與教子之道,卻不懂得朋友之道,又有何用?!沒有一樣學問可以單獨存在,它們必須同時串連成為生活中的智慧,相互貫通,才能衍生出見解,這就是中庸之道的以此論斷,我對於「心海羅盤」目前在臺灣的發展已經非常高興了,因為透過電視的收視率看來,就明白「心海羅盤」之所屹立不搖,是因為很多人對於傳播功德事,都願意當蜜蜂、當媒介,以傳播給週遭的親友。所以,這個節目是做給有緣人看的,也因為這些有緣人願意將節目傳播給更有福氣的人看,所以相信日久之後,人性的落差與社會的改變會自然顯現。

 

若以生活中的應酬標準來看,相信忠實收看「心海羅盤」觀眾朋友,其應酬必然越來越少,也會越來越不喜歡交往一些亂七八糟的朋友,因為他們的心智已經開始改變,交際應酬對他們而言太無聊、太浪費時間了,那樣的吃飯過程不但了無新意,也聽不到振奮人心的言語,這些改變其實都是因為他們攝取善知識後潛移默化的結果。

 

所以,「心海羅盤」這個節目不會因為他人的批評而萎縮,也不會因為他人認為我所講的是八股就無法繼續,道理是可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民國的電視史,沒有一個節目可以讓一個人站在台上,不用剃光頭也不用穿袈裟,就可以講個八百集以上,而且我還可以不斷變換題目,換到大家都能夠融會貫通。當一個人可以將我講過的題目一句句背出來時,就開始產生見解了,這時若不以身力行,就會如坐針氈一般,每句話好像都在刺著自己。

 

「開步不易,開場更難。」心海羅盤是一個能夠給人鼓勵與信心的節目,對於那些無法理解的人,我們只能寄予同情,畢竟一公斤的鐵與一公斤的棉花是不能相比的,因為「質」不同。